天价酒事件,2017年假酒事件( 五 )


3月16日凌晨 , 国美针对此事件做出回应 , 称将严查各门店违规操作人员 , 并将通过回访对造成损失的消费者将进行补偿 。
3月22日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指责国美家电“以旧换新”骗补的事件被曝光质非常恶劣,相关部门已经取消了国美电器在天津的相关门店以旧换新业务开展的资格 。 同时商务部门也约谈了国美电器总部的负责人 , 要求国美电器进行内部的调查、整改、处分 。
案例分析:
国美此次危机事件非比寻常 , 企业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权益 , 更被指责“坑骗国家金钱” , 这样的行为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是一大忌讳 。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 , 国美企业能够有效借助政府的力量 , 无疑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实际上 , 在企业的利益相关群体当中 , 政府对企业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 政府可以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 , 对企业的监管行为造成重大影响 , 诸如产品质量抽查、财务核查等工作 。 可以想象 , 假如这一次国美没有彻查事件 , 向国家提交一份满意的回复 , 今后将面临更严峻的生存环境 。
除了需要对政府和国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 国美可以采取“还利于消费者”的做法 , 来重新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 。 说到底 , 企业发生危机事件后只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 才有可能继续后续每一步的企业战略和策略执行 。 国美在这个事件中主要发生了诚信危机 , 员工弄虚作假 , 欺骗消费者 , 对企业造成一种负面的影响 , 反映的是一种道德的危机 , 更反映的是一种制度的危机 。 在这个时候 , 国美必须采取一定的行动 , 向消费者传递正面的信息 , 让消费者相信国美仍然是一个与消费者站在同一立场的、关怀和关心消费者实际利益的好企业 。
案例六: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
事件主角:卡尔丹顿男装
发生时间:2011年3月
所属行业:服装行业
危机类型:形象危机
关注指数:★★★★
事件过程:
一个据称产自意大利 , 叫做“卡尔丹顿”的服饰品牌 , 据说是欧陆顶级男装品牌 , 设计主要以意大利风格为主 。 由于其是高端品牌 , 因此价格比一般品牌要高出不少 。 卡尔丹顿从1993年被引入中国 , 至今已有18年 , 目前在全国已有数百家分店 , 仅机场店就有30余家 。
3月16日 , 央视节目曝光了国内著名的所谓意大利品牌“卡尔丹顿” , 其实是纯正国产品牌 , 打着假洋牌的幌子 , 要价动辄几千块乃至上万元 , 坑害了中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据报道 , 目前在国内众多机场、高档商场里设立专柜的“欧洲顶级男装品牌”卡尔丹顿 , 其实只是在意大利注册商标 。 卡尔丹顿仅仅只是一个个人注册的空壳的意大利商标 , 在海外注册历史最长也不过13年 。 在国外并没店 , 意大利只是品牌注册地 。
然而 , 从3月18日起 , 在互联网上可以发现与卡尔丹顿有关的多篇正面报道 ,  。 从这些报道 , 我们可以读到的是卡尔丹顿品牌的高端品味和优良品质 , 同时通过聚焦品牌在行业里面的声誉和影响力 。
案例分析:
公关得法 , 化危机于无形 , 公关不当或临危机而不动 , 则有可能让多年积累起来的企业毁于一旦 。 卡尔丹顿的“假洋鬼子”事件又是一次由于负面消息而引发的社会关于热门话题的讨论 , 而我们看到的是在危机发生后 , 卡尔丹顿另辟蹊径 , 选择的是坚持品牌的品位和内涵 , 继续强化作为“民族自主创新自强”品牌的一个形象 。 在各大网络媒体上投放大量品牌形象的报道 , 通过媒体的报道制造有利于卡尔丹顿品牌形象塑造和构建的正面舆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