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 , 衣冠踞坐如人状 , 儿女祀而拜之 。 ”到了清代 , 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 制作也日趋精致 , 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 , 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 , 不一而足 。
“每届中秋 , 市人之巧者 , 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 , 谓之兔儿爷 。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 , 常有兔儿爷摊子 , 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 此外 , 南纸店 , 香烛也有出售的 。 这兔儿爷 , 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 已经人格化了 。 它是兔首人身 , 手持玉杵 。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 , 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 , 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 , 有的骑着孔雀 , 仙鹤等飞禽 。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 , 虽属怪事 , 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 , 俗称“叭哒嘴” , 更讨人喜欢 。 它虽为拜月的供品 , 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 , 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 。 一过七月十五 , 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 。 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 , 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 , 大大小小 , 高高低低 , 摆的极为热闹 。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 , 以宫廷最为精雅 。 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 。 螃蟹用蒲包蒸熟后 , 众人围坐品尝 , 佐以酒醋 。 食毕饮苏叶汤 , 并用之洗手 。 宴桌区周 , 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 , 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 , 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 。 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 , 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 , 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 。 祭月完毕 , 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 , 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 , 名曰“吃团圆饼” 。 清宫月饼之大 , 令人难以想象 。 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 , 便是“径约二尺许 , 重约二十斤” 。
玩花灯
中秋节 , 有许多的游戏活动 , 首先是玩花灯 。 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 , 过节要玩灯 。 当然 ,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 , 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 , 记载中秋夜节俗 , 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 中秋玩花灯 , 多集中在南方 。 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 , 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 令人赞叹 。
在广州、香港等地 , 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 , 树亦作竖 , 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 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 , 横挂在短竿中 , 再竖起于高杆上 , 高技起来 , 彩光闪耀 , 为中秋再添一景 。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 , 看谁竖得高 , 竖得多 , 灯彩最精巧 。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 , 即孔明灯 , 用纸扎成大形的灯 , 灯下燃烛 , 热气上腾 , 使灯飞扬在空中 , 引人次笑追逐 。 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
在广西南宁一带 , 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 , 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 。 所谓柚子灯 , 是将柚子掏空 , 到出简单图案 , 穿上绳子 , 内点蜡烛即成 , 光芒淡雅 。 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 虽然朴素 , 但制作简易 , 很受欢迎 , 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
- 附全文 袁隆平团队沙漠海水稻再丰收
- 多款受欢迎的儿童房设计,各年龄段都有,学习陪伴双丰收
- 合理安排饮食 让女性健康美丽双丰收
- 郎才女貌!又一乒乓球天才公开恋情,年仅22岁就事业爱情双丰收
- 9月23日是农民丰收节 淘特9月丰收节&健康周年庆活动招商规则9月23日丰收节
- 日本五大电视台动画业务丰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