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在我国,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人们把吃穿住行都集中到一起,以便于管理和调节自身的生活需要(但这种管理是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者压迫农民造成了人们严重生存困难时期而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 。在农业生产上,要靠组织好耕作、纺织和畜牧来维持生活需要 。而手工业技术则主要是通过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及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时采取的一种策略来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俗习惯既有宗教文化成分(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适应人们物质需要的特点,又有社会性因素(如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以制约和调节这种生产关系中产生冲突的一种手段 。
1、婚姻
婚姻在汉族社会中一直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族的婚姻制度主要分为纳妾制度和自由恋爱制度两种 。纳妾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社会特有的婚姻形式 。纳妾之法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以诸弟为媒”的记载 。这类婚姻必须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能成婚 。而自由恋爱则是由自由恋爱形成的婚姻形式 。在古代汉族婚恋习俗中,自由恋爱往往被看成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糟粕”之一 。其主要表现为:(1)父母包办婚姻;(2)妻多夫少;(3)婚姻不自由;(4)男女婚后不睦;(5)一夫一妻多妾制;(6)重男轻女等 。
2、饮食
【汉族的风俗习惯】在我国古代,人们以粮食为食 。尔雅说:“以一种谷为粮也 。”就是说谷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谷物很重要 。我国古代又把粮食分为谷类、蔬菜水果类等 。这些食物既能满足人们正常生活需要,又能调节人们身体结构 。由于主食是植物细胞纤维的一种或几种衍生物,故谷物有很多种类 。例如人们吃的米饭中就有籼米、高梁米、谷子等;在蔬菜中有青菜、白菜、卷心菜、萝卜、芹菜、芥菜等;还有肉、蛋、奶等食品 。
3、风俗习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风俗习惯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如,在汉族地区,过去人们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等时都要杀鸡、鸭等禽兽以表示吉祥,而现在过年过节和走亲访友时不杀猪、鸡了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反映着民族传统,而且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在今天,许多风俗习惯还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结婚习俗方面,过去只有女子才可举行喜事;而现在不少妇女都成了男人的新娘和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妻子儿女的嫂子们、姐夫们(或姑嫂关系)……这些都反映出古代汉族居民在一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形成和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依然存在 。还有婚嫁习俗方面,过去汉族婚嫁往往是在“三大礼”后举行,而且是夫妻合办 。而今天的婚嫁仍然实行“男女授受不亲”、“男不拜月、女不出嫁”和“男家一妻多妾”等婚姻习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