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粤俗中,有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吃食”、“打钱”、“烧猪”等习俗,还有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拜月节”、“万圣节”等传统节日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明清以来形成的礼俗,在许多方面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着积极影响 。而现代生活的进步和完善,更使人们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形成了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岭南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新的民俗活动形式 。因此本文从民俗理论出发,对岭南民俗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特点、民俗形式进行归纳,并结合当前社会环境中的新要求,提出了改革建议 。
1、民俗产生于农耕社会
民俗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地域内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的民俗主要是由其民俗理论中的认识论所规定和建构,即民间的“实践”和“经验” 。民俗又被称为民间风俗和民间习惯,它往往随着一定历史时期而产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我国民俗又可分为自然性民俗和社会性民俗 。其中自然民俗又可分为自然崇拜和自然现象;社会性民俗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多个方面 。
2、民俗与农耕社会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 。古代中国人民以农立国,农业生产在古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农业社会的人与其他社会人口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在农耕社会制度中,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与人的生存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而民俗就成了在农业社会制度下人们思想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农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都是农业社会所特有的资源 。农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对提高农业人口的生产技能和水平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随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建立与改变以及他们对于财富、精神生活需求增加等原因而逐渐形成以家庭为主的村落集团;农村生产方式与农耕社会制度不同;我国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村地区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 。这些都使农耕社会里出现了风俗以适应人们生活方式变迁、促进农业生产等特点 。
3、以民俗来观察当今社会
【广州习俗】民俗,是一种以精神为核心的物质存在形态,它反映了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社会生存、生活方式的认识与理解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要特点之一 。但也要看到当前民俗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 。民俗研究不能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脱离人民群众进行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说,民俗研究就是以人民群众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为本立场 。这种本位立场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上,也应体现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 。
- 怎么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
- 野生葛根粉有什么功效
- iOS15会添加什么功能
- 诗圣是谁 诗仙是谁
- 胃癌最简单的检查方法 判断胃癌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 内部渠道房产中介如何找房源 房产中介怎么找房源
- 整体橱柜多少钱 欧派橱柜多少钱一平
- 用吸管喝可乐会伤牙齿嘛 喝可乐会伤牙齿吗
- 12 pro max和13 pro max的区别
- 硅胶勺子安全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