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


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

文章插图
孔门四教是孔子所创立的教育思想体系,其目的是教育人们懂得“礼”、“义”的道理 。孔子创立了三纲一训之教,即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道,夫为妻妾之德 。同时提出了以德行来约束个人行为、以孝治天下的观点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这四个道德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内容 。
1、三纲一训
“三纲”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制定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儒家把它看做是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道,夫为妻妾之德 。而在儒家眼中,君要管臣下的事,所以就把这“三纲”叫作“君为臣之纲”;父要管儿子的事,所以就叫作“子之道” 。所以后世把父慈子孝称为人生的美德,把父的教诲叫做家庭生活的准则 。而这三纲一训都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思想 。它将社会中形成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到日常生活之中 。
2、孝为先
孝义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并在其论语·颜渊中有所阐述 。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孝都没有,那他的行为也就没有什么准则了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为崇高的道德标准 。孔子提出的孝顺问题,实质上是如何来实现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他认为在孝顺父母这个问题上应该树立一种思想观念: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也很辛苦;父母教育我们很严厉、也很严厉;父母教育我们做事情、做学问也要有一定的原则;父母对我们不是无限爱的;父母对我们要求严格、不满足他的要求;父母教育我们要诚实、善良、要诚实 。这就使得我们有一个正确方向去做人、做事、做学问 。
3、爱人
孔子把爱人的思想,看作一种美德 。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认为必须“以身正、以言令、以身作”;“爱人”就是要“爱人于人” 。从论语上看,孔子的爱人精神实质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认为不能对他人过于苛求,也不能对别人过于苛求 。他所提倡的爱子,也就是对子女最好地要求,是一种爱子如己之情、严以待人、宽以待人 。他提倡为人当先爱人、以诚待人、关爱兄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等道德规范 。
4、尊师重道
【孔门四教具体是指什么】孔子把尊师重道作为他的思想原则,也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阳货)学习是有时间限制的,他认为不应该把学习时间“太”限定在一定时间内;而学习是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做到“勤”对 。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出则友、友出则朋;弟子失其所学,与其兄争讼;弟子有过,与其师;徒无过,与其兄死辩;与其师无过,与其兄事辩;与其哥无过不辩,谓之不欲……而作无过 。”(论语·为政)对此,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家语·述而)对此孔子有明确的回答:“如是则学而时习之,如不则学者焉!”可见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重要性 。在此思想指导下,孔子主张学生要尊敬老师、敬重师长、爱护长辈中树立良好的品德;在此思想指导下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有作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