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暗战藏在这些细节里

“可能是最安静的一次618开始了, 祝大家小麦中麦(小卖中卖)吧, 不管正在经历什么, 再坚持坚持, 总会熬过去, 祝好 。 ”

618暗战藏在这些细节里

文章插图

618前夕, 某电商平台中层写下的这段话在社交网络上发酵, 让市场对今年的“国民购物节”心有戚戚焉 。
无独有偶, 早在5月底, 众多舆论和媒体早都在“看衰”今年的618, 认为
“2022年, 将是史上最‘静悄悄’、最‘躺平’的618” 。 其理由不外乎:供应链中断、消费收缩、商家营销投入减少等 。
但霞光社调研走访发现, 今年618的实际情况, 却并不如外界想象般“安静” 。
即便遭遇各类突发事件, 少有商家会真的选择躺平 。 毕竟, 按一般情况, 618大促的销量能占到商家全年销量的20%以上 。 而各大平台间争夺商家和用户的
“暗战”, 也正在上线 。
充满不确定的618, 退货率上升
“4月到5月, 流水下降了50% 。 ”问及过去两个月的经营情况, 无论是母婴、消费品、还是珠宝文玩、食品、美妆、服饰……一切线上化程度较高的品类里, 霞光社走访的商家都脱口而出 。
城市停摆, 物流方寸大乱, 供应链效率出现整体下降 。 几位平台商家告诉霞光社, 4月至5月间, 物流中断导致消费者收货延迟, 退货率至少上升了20%至30%, 压力远超2020年 。
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快手, 这些以电商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发布的2022
Q1财报中, 营收增长在一年内的低点徘徊, 而其中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疫情引起的物流中断” 。
从整个社会零售总额大盘来看,
2022年4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 同比下降11.1% 。 具体到不同类目, 4月, 金银珠宝、服装、化妆品消费分别下降26.7%、22.8%和22.3% 。
据第三方数据平台和招商证券数据显示, 4月淘系休闲服装GMV合计391亿元, 同比减少20%;彩妆及护肤品GMV合计162亿元, 同比下降22%;黄金珠宝GMV合计29.8亿元, 同比下降超过20% 。
中腰部商家背水一战, 谋求线上转型
多位品牌商家告诉霞光社, 基于4、5月低迷的销售数据, 他们判断消费者下单意愿下降, 从而减少了618大促的备货 。
商家备货量经由历史数据测算, 如果现实销量不如预期, 卖不出去的货品就会变成积压库存 。 在618或双11这样的国民购物节里, 商家如果选择用降价方式带动销量和流水上涨, 利润会被侵蚀, 吸引来的用户也多是价格敏感的“羊毛党” 。
然而, 还是有不少商家选择逆势而上 。 在他们看来, 危机是挑战, 但也可能是弯道超车的机遇 。
“我们备了平时2倍的货 。 ”轻食品牌 “林小生”的负责人表示, 虽然4月至5月的销量下降了45%, 但6月物流恢复之后, 目前销量已恢复到3月前的水平 。
突如其来的疫情, 让林小生调低了2022年的全年业绩目标, 但作为新晋品牌, 如果持续业绩低迷, 会影响团队信心 。 林小生负责人告诉霞光社, 品牌仍然会抓住今年618购物节这个机会, 因为期间流量比平时大得多 。 目前, 他们已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投放了营销资源, 借此机会增加销量和资源露出, 在大平台建立品牌心智 。
“突发事件是不可抗力, 我们看好轻食这个品类的长远发展 。 疫情、物流中断, 都是品牌崛起之路上的荆棘和磨刀石, 不会挡住我们的增长脚步 。 是涅槃重生还是一蹶不振, 取决于品牌自己的选择 。 ”他说 。
2020年至今, 中国珠宝之都深圳水贝的商家们正经历行业内“大鱼吃小鱼”式的洗牌 。 强者恒强, 而地方性弱势小品牌市场空间被挤压, 不得不渐渐退出市场 。 这些中小品牌背后的中型批发商, 也在慢慢被边缘化, 流水逐月收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