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家务活怎么表扬 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好吗

近来,一则关于上海市树德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社会广泛热议 。谈及设置“家务清单”的初衷,该校校长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优越的环境中,承担一定的家务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家庭的责任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做家务,如今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有了明显改观 。
 
做家务的育人价值早该被重视
 
张宁
 
仔细阅读树德小学开给学生的“家务清单”,可以发现,它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 。而且,还分为“自理岗位”和“服务岗位”,前者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自理、懂得照顾自己,后者则是让他们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懂得养家不易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出合理的“家务清单”,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习道理与本领,树德小学的做法值得点赞 。
 
事实上,树德小学的做法并非个例,不少小学都有类似的家务课 。杭州富阳区曾发布小学生“劳动清单”,为每个年级列出75项劳动事项,每所小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自己的“清单” 。北京实验学校则形成幼、小、中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 。
 
南怀瑾曾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洒扫泛指家务事,应对指听从呼唤和回答问题 。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先培养一个人,然后再讲高深的修养,才是大学之道 。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 。
 
但是,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于是学校“唯分数论”,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学校不会重视;家长则包办孩子的生活杂事,希望他们心无旁骛“一心只读圣贤书” 。来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仅有12分钟,远低于其他国家 。只追求学生文化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仅仅注重培养“智”而忽略了其他素质,这实质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
 
曾有媒体报道,因为缺乏基本劳动技能,有的孩子连鸡蛋都不会剥,还有学生上大学后每月都要父母来学校洗衣服收拾宿舍……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参与劳动,实质是他们缺少自理能力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布置“做家务”的家庭作业,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举措 。
 
(原载红网,有删改)
 
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培养
 
胡建兵
 
现在,许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基本是在“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环境中生长,家长对孩子只是在学习方面要求比较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会去认真培养 。孩子除了学习、玩电脑和玩手机,业余时间搞一些画画、跳舞、练琴之外,其他什么也不会做 。有的等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不会洗衣服、做饭 。
 
学校安排学生“做家务”这一家庭作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试想,学生会洗衣、做饭,做其他家务,以后工作了,就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成了家之后,也可以使家庭更加有家的感觉,生活更加美满幸福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与父母的感情 。做家务可以与父母多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 。给父母烧一餐饭,洗一次衣服,为亲情升温的同时,还能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的良好习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