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双赢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因为离婚而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这些长辈们便自觉地承担了照顾第三代的责任 。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在隔代教育的过程当中,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还能让整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 。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究竟如何做才能让隔代教育拥有更多双赢局面 。
以上,如有不适,敬请指正,谢谢!
首先,对于隔代的教育,第一点是有商量的态度和感恩的心 。老人其实也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所以在遇到一些育儿的分歧时,采取商量的态度来解决育儿上的分歧 。对于和老人家的沟通来说,态度很重要,以尊重的态度,并以孩子为出发点,好好说很多时候老人是很愿意接受的 。
【隔代育儿,如何才能双赢呢?】再次,谁的妈,谁去沟通 。你懂的 。可以减少很多沟通成本和矛盾 。
最后,是引入第三方 。第三方指的是有权威性的人、事、物 。
◆ 人可以是专业的医生、老师等形象 。
比如可以在宝宝生病或平时体检时,带上奶奶同去儿童医院,借此机会咨询儿科医生“怎么样提高孩子的体质、运动技能,怎么样不会少生病”,等问题 。一般老人会更相信医生的话 。
又比如,可以用一些老师的形象,和奶奶说让孩子“自己做”的重要性,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需要事情都要他自己学着做,我们要减少包办代替 。
◆ 事可以是身边的真实故事 。
比如在小区里一些体能强和体能弱的孩子的区别作为案例 。一般体能更强的孩子,胆子大,社交能力强,沟通能力强,因为生理自信给孩子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心理的自信,可以借助这些案例,告诉老人孩子在户外运动的好处和必要性 。
◆ 物可以是育儿领域的专业书籍 。
作为爸妈,要时刻用育儿知识武装自己,建立自己的判断力,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 。这同样适合老人 。
隔代教育现象的形成,有大半原因是因为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很多孩子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结婚生孩子时,大多数独生子女只是生理上具备了生育能力,但实际在心理上、社会交往上、生活自理能力上都不具备一个养育孩子的成年人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这些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就只能指望生活能力稍微强一点儿的老人来帮忙带 。
现在很多育儿文章强调隔代育儿的话题,亲妈学堂也曾探讨过 。一方面由于老人体力的限制,孩子的自由无形中会被限制 。大多数老人带过的孩子,会比较胆小、乖巧,因为从小他们的自由被限制的比较多,丧失了很多对新鲜事物好奇和探索的能力 。另外,老年人带孩子其实比较吃力,毕竟小孩儿过了三岁之后精力很旺盛,一般的成年人全天陪同都有些吃不消,对老人来说就更为勉强了 。
另一方面,带孩子的老人,大部分是55——65岁期间,而这恰恰是各种老年疾病较为高发的年龄段,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早期发病都比较高发于该年龄段 。老人们都愿意把最好的给孩子,但往往忽略了自己有时其实是非常力不从心的 。
去年我们团队在做“黄手环”(2012年,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为有走失危险的老人设计了黄手环)项目时,倡导的就是“给生命两端以同等的关爱 。”你爱孩子的同时,也应该爱护家里的老人 。从育儿的角度来看,现在太多人在指责年轻父母“不自立、需要老人帮忙”,但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 。从我多年来接触的儿童项目、老人项目的经历来看,我感觉孩子玩的一些东西老人也可以“玩”,至少可以防止一些老年疾病,延缓发病时间 。比如说,在早教当中有手指操,而我们在做“黄手环”项目时,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们也有一套类似的手指操 。家里人可以给老人和孩子下载同样的手指操让老人孩子一起做,所以从这一点看来,隔代育儿的“双赢”还是可以做到的 。
- 你如何看待央视boys直播带货?
- 今年黄金大牛市,这个时候把黄金首饰卖了,等跌了再买回来,这样的想法如何?
- 在疫情防控面前,我们如何找到生命的价值?
- 貂蝉是不是虚构的?貂蝉结局如何?
- 如何摆地摊卖饰品 摆摊卖饰品的技巧
- 人的一生到底是痛苦多还是快乐多呢?每个人衡量痛苦与快乐的标准又该如何统一呢?
- 如何评价如今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有何影响?
- 怕冷是什么体质,如何调理?
- 如何看待近期白酒股暴跌?
- 异地恋的感情,该如何维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