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的工作效率紧锣密鼓 。很快搜得苏轼六十九首“疑罪”诗,一首一首,让苏轼交代,诗意,用典,有无暗讽朝廷及改革之意?苏轼开始抗硬,说仅有几首诗只是记载了新法改革的弊端现象,其他一概否认 。
御史台官员不是吃素的,不能动刑,就谩骂,讽刺,羞辱 。苏轼何时消受过如此“待遇”,精神几近崩溃,终于在审讯的第23天,熬不住了,全撂了,承认六十九首诗中的五十九首(篇)确实含有“谤圣祸心”,比如《八月十五日看潮》“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鹵变桑田”是讥讽新政水利法“必不可成”;《山村五绝》其一“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讥盐法”,其四之“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嘲讽“朝廷新法青苗、助役不便”,如此等等,逐诗一一解释,老老实实交代了他“诋斥乘舆、诽谤朝政、讥讽新法”的罪行 。
交代了“罪行”,苏轼“忧在必死”,惶惶不可终日,便做了两件事情 : 一是收集常服的青金丹私藏,一旦不测即饮丹自尽;二是写了两首“遗书诗”,拜托一位放心的狱卒千万交给弟弟子由 。狱卒或许懂些大宋律法,安慰先生“皇上不会杀你” 。先生哪信一个狱卒,叮嘱道 : “使轼万一获免,则无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诗不达,则目不瞑矣 。”狱卒惟诺“藏之枕内” 。其一诗云 :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
“安排”完了“后事”,苏轼便绝食,求死 。
苏轼还与探监的长子苏迈私约,若无虞事,“送食惟菜与肉”;若闻不测消息,“则撤二物而送鱼” 。一日苏迈有事而疏于交代,家人便送来一尾鱼,苏轼见之,“乃大骇,自知不免”,写遗书给弟弟子由 : “余以事系御史狱,御史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见吾子由 。”生死煎熬,让苏轼惊恐万状 。
这是不是有点不像我们心中原本的那位苏轼先生?不止我们,就是放在那些同样被迫害的元祐老臣群像里面,先生之情状也是少见的 。这就是真实的苏轼先生,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位真实的士大夫 。
当然,这样的内心惶恐,也给他的生命增添比别人多一些心理煎熬的苦难 。
其实,“乌台诗案”苏轼有“二罪”,一是“乌台诗案”,即苏轼“作匿名文字,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二是苏轼与驸马王诜“货赂交通” 。说白了,就是苏轼给王诜行贿,王诜则动用公共资源拨给苏轼度牒指标,苏先生从中谋取些银子 。(苏先生是不是也不算纯洁,也没有那么高尚?)
元丰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大理寺判决 : 与驸马王诜“货赂交通”,为重罪,又不如实招供罪,计杖一百八十 。“作匿名文字,谤讪朝政”,徒二年 。又以官阶抵刑,“苏轼合追两官,勒停,放 。”
大理寺报神宗“奏裁”,神宗诏示: 以官抵刑,苏轼降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
“乌台诗案”还牵连了一堆官员都受到了各得的责罚: 驸马王诜,“追两官,勒停”;苏辙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王巩贬为“监宾州盐酒务”;张平方、李清臣“罚铜三十斤”;司马光、范镇、曾巩、黄庭坚等“各罚铜二十斤” 。
大宋“文字狱”“乌台诗案”终于落幕 。
经历了四个月零二十天的牢狱生活,乍一出狱,苏先生就写了两首骂人的诗: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
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
“少年鸡”,讽的就是李定、舒亶那帮“新陪” 。先生,嘴不吃亏 。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家居风水:大门内外吉与凶 一 大门口一个亭子风水怎么样
-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
- 南乡子原文及翻译注释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
-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翻译全文 醉翁操苏轼原文及翻译
- 夜游沧浪亭文言文翻译解析 沧浪亭记归有光原文及翻译
- 太湖恬亭翻译及赏析艺术手法 太湖恬亭翻译及赏析
- 沧浪亭苏舜钦全诗译文 沧浪亭怀贯之诗歌鉴赏
-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 夏日南亭怀辛大原文及翻译
- 送别古诗长亭外,送别古诗长亭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