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苏舜钦全诗译文 沧浪亭怀贯之诗歌鉴赏

春秋战国时期 , 有一首民歌流传在汉北一代 , 名为《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 可以濯我足 。”
沧浪是一条河流的名称 。据说 , 这首民歌流传极广 , 连孔子、屈原这样的人物也常常引用 。孔子听到这首歌后 , 跟自己的弟子说了这句话:“小子听之 , 清斯濯缨 , 浊斯濯足 , 自取之也 。”水之清浊不能选择 , 但具体用来做什么 , 是可以选择的 。
这也是儒家一贯的观点 , “达则兼济天下 , 穷则独善其身” 。用舍由时 , 行藏在我 。这世界虽非为我而设 , 但却可以为我所用 。孟子也提过这首歌 , 可见其风行程度 。
屈原也在《楚辞·渔父》中写了沧浪之水 。“渔父莞尔而笑 , 鼓枻而去 ,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 可以濯吾足 。’”屈原忠君爱国 , 具有宁折不弯的气度 , 渔夫劝他和光同尘 , 但他却宁愿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 不肯同流合污 , 最终自沉汨罗江 。
这沧浪之水 , 蜿蜒流淌在岁月之河 , 就这样内涵丰富起来 。宦场仕途中的不少失意者 , 将它的清流来滋润自己荒芜的心田 , 作为精神的归宿 , 内心的指南 。庙堂之高 , 江湖之远 , 其实差别并不大 , 至此“沧浪”也就含有了隐逸的主题 。
千年时光如水流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 , 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 , 翌年流寓吴中 , 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 , 以四万钱买入 。在北碕筑亭 , 命名“沧浪亭” 。苏舜钦常驾舟游玩 , 自号沧浪翁 , 作《沧浪亭记》 。
苏舜钦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 。从此沧浪之名传开 。
这篇《沧浪亭记》 , 写得潇洒飘逸 。“澄川翠干 , 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 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 , 幅巾以往 , 至则洒然忘其归 。觞而浩歌 , 踞而仰啸 , 野老不至 , 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 ,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 隔此真趣 , 不亦鄙哉!”
这份怡然自得 , 鱼鸟与之共乐 , 忘却世间锱铢利害 , 才是人生的真趣 。在苏舜钦看来 , “惟仕宦溺人为至深 。古之才哲君子 , 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 , 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 。”为了富贵名利仕途官场 , 一时俊彦误人误身 , 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 徒留千古遗憾 。
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 , 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 , 监进奏院 。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 。时值进奏院祀神 , 苏舜钦按照惯例 , 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 。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 , 借以打击范、杜 。苏舜钦被削籍为民 , 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 。被废后离开开封 , 于苏州修建沧浪亭 , 隐居不仕 。
庆历八年(1048) , 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 , 未及赴任即病逝 。卒时年仅四十一 。想来古人很是通达 , 30多岁的苏舜钦 , 就已自号沧浪翁 。不到不惑之年 , 却已乐天知命 , 在沧浪亭中逍遥于自己的天地 , 让人欣羡不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