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四 )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文章插图
溥仪剪掉辫子后,整个紫禁城简直是炸开了锅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太妃们痛哭了几场,师傅们也好多天面色阴沉 。”宫外的满清遗老们也是惊讶万分,真可谓轰动一时 。现在,溥仪当年剪下来的辫子还在故宫博物院展览,每天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去参观 。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文章插图
总之,溥仪之所以剪掉辫子,纯属是一个少年对美的追求,跟有没有复辟清王朝之心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何况他后来依然是复辟之心不死,竟然还投靠了日本人,成为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各位,你们说呢?
关于清朝的辫子,康有为早在戊戌变法期间就指出:
但是康有为的建议并未被采纳,朝廷毅然坚持旧制,辫子一时间成了新政改革的一大障碍 。后来剪辫易服成了辛亥革命的一种手段,成了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象征 。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文章插图
武昌起义之后,起义将士们统统剪辫子,以示加入革命队伍,随后发布声明,要求军民迅速剪发,与朝廷决裂,自此剪辫活动开始蔓延全国 。无法抗拒的清廷只得发布上谕:“资政院奏,恳请降旨,即行剪辫,以昭大同 。凡我臣民,均准自由剪发 。”
至此,剪辫终于有法可依,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即便皇室已经发布剪发诏令,剪发风潮蔓延全国,但清皇室却以百般理由推脱剪发,甚至以“便于门禁稽查”为由拒绝剪发,对抗民国政府 。清宗室拒绝剪发的态度如此坚决,那么为什么溥仪要先行剪发呢?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文章插图
溥仪6岁即位,自幼生活在紫禁城这一封闭的环境中,所学、所知的一切都有严格规定 。可以说11年时间里,除了学习旧学,灌输匡复清室的思想外,溥仪对新的世界一无所知,对于与脑袋后面的辫子自然也认为理所应当 。
直到1919年,洋帝师庄士敦进宫为溥仪授课,他讲的当然不是中国传统的孔孟思想,而是完全跳脱这些的新鲜事物 。在此期间,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难看至极,这让溥仪十分气恼,一气之下便自行剪掉辫子,看到溥仪如此“违背祖制”,气的太妃们痛哭不已 。
溥仪为何宁可背上祖宗骂名,也要成为紫禁城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文章插图
虽然清朝已亡,但溥仪依旧是满清的首领,只要他不剪,满清皇室就有借口拒绝剪发,清朝就依旧存在 。溥仪剪发的直接结果就是,一夜之间,紫禁城内最后的1500多条辫子同时落地,正式宣告腐朽的满清政权彻底灭亡 。
八个字,形势所迫,大势所趋
他是受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影响剪的,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他还做了另一件西化的事情,就是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了方便进出,他把故宫的门槛给锯掉了,这两件两件事都有人反对,他压下去了 。
很多年后,他提起这些事情,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愉快的心情,他并不后悔的 。
不剪不行了,无奈啊,清朝回不去了 。这问题太水,不要再搞这么没含量的问题 。
这是帝师庄士敦先生长期宣传西方文明的结果,溥仪剪短发、着高级西装、戴名表、喝咖啡、去起士林吃西歺、骑自行车、打高尔夫球……,都是受了庄士敦先生影响 。此时溥仪早退位,无人敢进言 。回大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