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④!”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⑤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⑥曰:”若⑦,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⑧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⑨而退 。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⑩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
注释
- 贾(gǔ)人:商人 。
- 浮苴(chá):水中浮草 。
- 巨室:指富家 。
- 金:指银子 。
- 向:刚才,早先 。
- 勃然作色:因生气而改变脸色 。
- 若:人称代词,你 。
- 骤:突然 。
- 黯然:情绪低落,失望的样子 。
- 薄:同“搏” 。拍,击 。
- 盍(hé):文言兼词,相当于“何不”、“为什么不” 。
- 诸:文言兼词,在句末相当于“之乎” 。“之”是代词,“乎”是语气助词 。
后来有一天,这位商人坐船沿着吕梁而下,船撞在石头上又翻了,而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正好也在那里 。有人问渔夫:“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银子却没有兑现的人 。”渔夫站在旁边看着,那位商人就淹死了 。
文言知识说“无乃……乎?”:这是文言文中的固定用法 。“无”表示“难道不是”,“乃”作代词用,“无乃”即“难道不是那个” 。
“无乃……乎?”表示“难道不是那个……吗?”,对于“……”的部分表示肯定,用来缓和语气 。
上文中的“无乃不可乎?”“无乃”是对“不可乎”进行肯定,但语气比较和缓 。直译后意思是“难道不是那个不可以吗?”,但译为“恐怕不可以吧?” 较好 。
又如,“终日如是,无乃劳乎?”“无乃”是对“劳”进行肯定,缓和语气 。直译后意思是“难道不是那个劳累吗?”,但译为“不劳累吗?”较好 。
文化常识说“商贾”:“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但是“商”和“贾”是有区别的 。
- “商”是那些拿着货物走街串巷去贩卖的人 。
- “贾”是有固定的场所,坐着贩卖,等着别人自己过来购买的人 。
出处明·刘基《郁离子》
启发与借鉴上文中的这个“贾人”,本应诚信为本,但却失信于人,当他再次遭遇险情时,渔夫不肯再施以援手 。“贾人”因为不信守承诺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受灭顶之灾 。
【济阴之贾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济阴之贾人文言文翻译】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是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诚实与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一个人诚信与否,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言而无信,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
- 全文赏析及注释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文言文翻译
- 王凝之妻文言文断句 王凝之妻文言文翻译
-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文翻译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及翻译
- 鲁人徙越文言文答案 鲁人徙越文言文翻译
- 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鸣机夜课图记文言文翻译
-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
- 司马温公幼时文言文答案 司马温公幼时文言文翻译
- 范仲淹断齑画粥原文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
- 人有馈一木者文言文翻译 人有馈一木者翻译全文及赏析
- 范式守信原文及翻译注释 范式字巨卿文言文翻译注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