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的,有句话叫“黑猫白猫,捉住耗子就是好猫 。”其实中医正是这样,只要是治病需要,吃药,针灸,熏蒸,食疗,开导等等什么都用 。例如叶天士看到一妇女有病(痘疹发不出来),就让仆人去调戏她,惹她发怒,结果晚上痘就发出来了 。两千年的汉代就有当归羊肉汤来治疗虚损 。清代某病人舌上无苔,吃什么药也不好,后来一个医生让他喝鸭汤,一个月后终于长出舌苔来了 。
当然算,中医调理人的健康,离不开阴阳平衡,无论食物还是药物都是根据它本身的四性五味,来对应人体脏腑的偏胜,也就是食物,药物的寒热温凉的特性,酸苦甘辛咸的味道,对应五脏六腑,归经归味,来调理失衡,这就是治病 。所以说药食同源,就是这个道理,很多食物即是药物,食疗怎么可以不是中医呢?如果不懂中医,肯定调理不好食物和身体的关系 。当然对于普通人,食疗算养生,对于患者那食疗就关键了,必须听中医指导 。
中医认为西瓜是“天然白虎汤”,小麦可以养心气,大枣滋养,生姜止呕,鲫鱼利水,薏仁利尿,荷叶减肥,猪皮润肠,阿胶是驴皮熬制,麻雀蛋治阳萎,冬瓜皮利水,绿豆清热解毒,川椒温阳,茴香温中止呕,葱白通阳,梨皮润肺,桂皮温肾,龟板滋阴,龟板补肾,羊肉补血 。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
【食疗算是中医的范围吗?】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
食疗是中医治疗的范畴,有些病不用吃药,通过改善饮食就可以见到效果
食疗属于中医的范畴 。祖国医学在很早就有“药食同源”一说 。中药来源于生活,古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发现一切动植物甚至是矿物都存在着四气五味,所谓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 。通过合理的药物搭配组成方剂,用来治疗特定的疾病 。下面我就简单地列举生活中的小例子说明一下 。
在我们的食物中同样存在着四气五味,比如有些人吃西瓜容易拉肚子,中医认为西瓜属于寒凉的水果,并有着“小白虎汤”的称号,即清热生津止渴之功效 。吃西瓜拉肚子可以间接地说明这个人脾胃虚寒 。还有我们经常吃的羊肉,喝的羊汤,属于温补的食物,早在两千多年的《伤寒杂病论》里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这一千古名方,用来治疗寒疝腹痛之类的虚寒性疾病 。还有很多的例子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如果你的体质偏于阳虚型的,那么就要远离寒湿性的食物,如果你的体质偏于实热性的就要远离温热性的食物 。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中医,只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发现真理的灵魂 。
药膳具有丰富饮食、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应滥用 。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 。药物是去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 。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部分妇女、儿童疾病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 。中医治病之法不一而足,如药物、食疗、针灸、按摩、气功、心理、音乐、药浴等都是中医治病之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合理的食疗,不仅所含的营养成分齐全,配方恰当,色、香、味、形美观,能增进病人食欲 。而且,那些针对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制定的食疗配方,在健康恢复阶段还能起到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内经》中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且,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药物主要是袪除病邪,而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富有营养的食物来补益精气,这样,邪气去,正气方可早日恢复 。
- 缓解咳嗽的食疗 治疗咳嗽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 吃什么可以解决孕妇便秘 孕妇便秘食疗方法
- 怎么样育儿才算是科学育儿?
- 小孩风寒感冒流鼻涕吃什么药最好 孩子流鼻涕食疗
- 你平时是怎么利用中医知识在家给自己调理身体的?
- 吃什么可以治疗失眠?
- 想培养孩子学中医,孩子现在3岁,应该如何入手,国内有名的中医收儿徒么?
- 中医对小儿疾病有很好的效果,为什么感觉很多医院没有中医儿科医师?
- 乳腺增生的食疗方法?
- 低热量食物吃到饱,算是节食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