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 中元节路边烧纸钱是不是属于陋习?

祭祖烧纸钱是寄托哀思 , 提醒我们从哪里来!
给人留点念想吧 , 别做的太绝 , 活人不能放烟花庆祝节日 , 死人还不能给烧点之前寄托哀思吗?活着都够难了 , 陋不陋习的难道还不能让活着人有点寄托?
寄托哀思而已
还是欣然接受吧!毕竟不是天天烧 。有些远嫁的 , 回不了老家的 , 对故去的父母亲人只能在路边向家乡的方向烧点纸钱寄托哀思罢了 , 我觉着没啥不好 。
怎么会 , 这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
别什么就陋习 , 寄托哀思而已 , 有段时间连老外都开始学起来了 , 虽说现在提倡环保和防火 , 但是你直接说陋习是不是过分了?
再怎么是传统 , 它也是陋习 , 不折不扣的陋习 。甭管什么时候 , 在路边烧什么 , 它都不是一件好事 。无论从安全方面来讲还是从环境方面来讲 , 这么做 , 肯定是不好的 。
烧纸 , 这个起源我也介绍过 。烧的纸 , 正式的名字叫“瘗钱” 。
最早 , 烧的是蓍草、筮竹 。至于它与迷信有什么联系 , 我也介绍过 , 这里省了 。
咱就说 , 后来为什么改成烧纸 。是因为 , 烧瘗钱这事 , 在古代只有富人烧得起 。因为在没有纸张的时候 , 人们把占卜得到的筮语写在竹简帛卷上 , 普通百姓 , 你是烧得起成套的筮草(占卜工具)还是烧得起竹简帛卷?那玩意的价值 , 在西汉以前 , 比你的小命都值钱 。
西汉时 , 正式出现了纸张 , 到了东汉 , 纸浆纸经过蔡伦的改进 , 纸质更好了 , 价格也更便宜了 , 普通百姓也承受得起了 。
西汉以前 , 普通百姓因为烧不起 , 根本就不烧瘗钱 。
东汉以后 , 普通百姓向达官富贾们学 , 照猫画虎 , 开始烧纸 。
《三国演义》里 , 李恢说马超时讲了:“越之西子 , 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盐 , 善美者不能掩其丑” , 不管你怎么美化烧纸这件事 , 这一个基于虚荣心诞生出来的习俗 , 那不就是恶俗吗?
不称为“恶俗” , 是因为你们村还有别的叫法吗?
你说它有传统 , 流传了很多年 , 那叫“积习相沿 , 因循滋弊” 。那不是陋习是什么?
李恢见马超的时候还说了:“日中则昃 , 月满则亏 , 此天下常理也” 。既然烧纸这件事 , 已经达到了积陋成弊的程度 , 有什么不能改的?
寄托哀思的方式有很多 , 何必非得烧纸 。
你嘲笑某些人“生前不孝 , 死后大办” , 那你烧纸呢?不是一回事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你若真的有心 , 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劝芳官藕官一样 , 清茶新水鲜花鲜果甚至荤羹腥菜都可为祭 , 心到了便好 。你平时撸串啃螃蟹吃得满嘴流汁的时候想不起故者 , 硬赶着节日烧纸又能代表多少心意?
烧纸是祭祀先祖 , 是寄托哀思 。祭祀先祖是民族根基 。国家可以规范 , 但绝不是陋习 。国家要警惕动摇国家民族根基之事之人 。
对长辈的缅怀怎么会是漏习
【鬼节 中元节路边烧纸钱是不是属于陋习?】我给你烧你别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