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体在第二节,忆寒花三事、孺人两笑 。寒花三事:其一是初来时的打扮:“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此记其稚态可怜 。其二是削荸荠时的调皮:“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此述其娇态可噱 。其三是吃饭时的神情:“即饭,目眶冉冉动” 。此言其憨态可笑 。至此,写出了寒花质朴、单纯、天真的情态 。孺人两笑:前“笑之”,是称许婢女而同嘲丈夫;后“又指予以为笑”,是引丈夫而共笑婢女 。于此,既写出了孺人慈爱、宽厚、善良的风神,也写出了夫妻相得、主婢无问的闺房情趣 。以上所忆,都是初媵时事,益见忆念的深远 。而所忆均以寒花起、以孺人结,既是扣题所需,益见旨归所在 。
最后一节,“回想是时”回应“初媵” 。跨过时间的隔限,结束往事的忆想,回笔写现在的心情:“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十年”指寒花从“初媵”到此日之死的岁月 。欢愉易逝,岁月如流,昔日饶有情趣的事徒增今日的悲感 。“可悲也已”句,承第一节的“命也夫”再抒悼念之情,以短吁长叹收笔,更显得情深意长 。[2]
艺术特色1、构思精巧文中既无奇特的内容,也无曲折的情节,所描述得是口常生活中极为平凡的琐事,似乎信手拈来,全不经心,其实正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寒花三事都紧紧围绕思念亲人这个中心而着意择取,决不使读者感到堆砌罗列、乎府杂乱 。文中既悼亡婢更悼亡妻,运笔灵动 。小巧精深 。
2、叙事寄情归有光以其所体验过的感情诉诸笔端,不借表白,而凭形象 。形象由叙事而出,感情借形象而生 。文中就寒花琐事略加点染,就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突现出来.同时也把魏孺人的形象勾勒出来 。形态逼真,真情尽露,生发出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
【归有光山舍示学者译文 归有光传文言文翻译】3、文风淡雅文中语语亲切,如话家常 。
-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创43年来新低,趋势之下,有何影响?
- 登鹳雀楼的字词意思全解 登鹳雀楼的意思全解
- 雾霾对人体会有哪些伤害?
- 全脑开发真的有效吗?
- 听说孩子不能吃竹笋,这是真的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 有人说只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才是耍流氓,你认为什么样的恋爱观和婚姻观才是正确的?
- 现在大学有哪些专业 大学有哪些专业?
- 男大女6岁有什么说法-男大女6岁有什么说法
- 男孩十五出生有啥讲究-男孩出生十五好吗
- 《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每个人的笑有什么不同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