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名称有哪些

“…然亮才 , 于治戎为长 , 奇谋为短 , 理民之干 , 优于将略 。而所与敌 , 或值人杰 , 加众寡不侔 , 攻守异体 , 故虽连年动众 , 未能有克 。”陈寿如是说 。诸葛亮在民间家喻户晓的故事有:1、三顾茅庐隆中对;2、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3、号称奠定三国鼎立必备条件的赤壁之战中的“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华容道捉放曹;4、三气周瑜、刘备娶孙权妹妹?♀? , 使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5、七擒七纵孟获;6、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中的挥泪斩马谡 , 空城计以及后来的智收姜维 。这些故事在官方历史上只有七擒孟获、北伐中挥泪转马谡(其实马谡当时并没有被斩首而是被流放 , 陈寿的父亲受其牵连被诸葛亮处了髡刑) 。其他的都是演义 。
诸葛亮是在刘备拿下成都以后才在刘备手上获得了将军级的官职 ,  在此之前只不过是一个“中郎将” , 地位在将军与校尉之间 , 而职务是专管税务和军粮 , 在赤壁之战前 , 他唯一献的一计是让刘琦远离是非之地 。屯兵江夏 , 后被刘备捡漏 。因此在赤壁大战之前和赤壁大战之中 , 《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的什么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关羽华容道捉放曹等等都是虚构的 , 在赤壁之战中 , 诸葛亮只不过是当了一回刘备的联络官 , 将刘备希望与孙权联手抗击曹操的意愿转达给孙权 , 当然也不排除他做了孙权一些联合起来抗击曹操的思想工作 , 其实在他见到孙权之前 , 孙权在周瑜和鲁肃的说服之下 , 已经坚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 , 最让孙权坚定信心抗击曹操的是周瑜的那句“曹操这是来找死”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逃的原因主要是遭遇了瘟疫 , 其次是曹操太狂妄轻敌 , 当时的曹操其理想已经发展到何时可掇天上的星星 , “明明如月 , 何时可掇” 。周瑜是这场战争的主要决策者 , 与诸葛亮无关 , 正如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描述的那样 , 不过苏东坡在该词中也存在不严谨的地方 , 一是描写的战场地方有错;二是在赤壁之战时 , 周瑜与小乔已经结婚九年了 。并非“小乔初嫁了” 。关于赤壁之战的胜败 , 裴松之是这样评价赤壁之战的的:“然则孙权的决意抵抗 , 周瑜与鲁肃的一力撺掇孙权 , 不过是好乱和行险侥幸而已” 。
可以这么说 , 在诸葛亮的军事生涯中除了七擒七纵孟获 , 智收姜维 , 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漂亮的大仗 。他发明的什么木流牛马、八卦阵是否真实 , 有待商榷和进一步的考证 , 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诸葛一生为谨慎” , 可想而知 , 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空城计》更是无稽之谈 。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恩 , 不惜穷兵黩武 , 当时的蜀国总人口才九十多万 , 各种大小官员达四万多人 , 军队在十五万以上 , 平均十七个人养一个官员 , 并负担5个士兵 。自从关羽失去荆州 , 《隆中对》中的宏伟蓝图也成泡影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  北伐途中 , 命伤五丈原 , 六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 。有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之所以被历代帝王和知识分子推崇 , 受到大多无知的老百姓膜拜 , 其因有五: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