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解释和意思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简单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
名词解析:
暝(míng):日落 , 天色将晚 。
空山:空旷 , 空寂的山野 。
新:刚刚 。
清泉石上流:写雨后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 。
【山居秋暝解释和意思 山居秋暝古诗翻译简单】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 。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
随意:任凭 。
春芳:春天的花草 。
歇:消散 , 消失 。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 , 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 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 , 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 , 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
背景解析:
王维(701年—761年) , 字摩诘 , 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 祖籍山西祁县 , 官至尚书右丞 , 故亦称王右丞 。唐朝诗人、画家 , 诗与孟浩然齐名 , 并称“王孟” , 兼通音乐 , 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 , 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 , 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 , 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 。开元二十四年(736) , 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 , 朝政日趋昏暗 , 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 , 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 。开元二十八年(740)后 , 他终南山构筑了别墅 , 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 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 , 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 , 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 , 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 , 秋天的山中美景足以令人流连 。
赏析:
此诗为山水名篇 ,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 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 , 松间明月的光照 , 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 , 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 ,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 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 ,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 , 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 ,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 , “峡里谁知有人事 , 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 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 , 山雨初霁 , 万物为之一新 , 又是初秋的傍晚 , 空气之清新 , 景色之美妙 , 可以想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