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些来自阿富汗喀布尔机场的视频和图片刷屏,将人们的目光再度引向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 。
阿富汗平民扒飞机坠落
喀布尔机场混乱已致40人死伤,图为逃难者追赶正在起飞的美国运输机 。曾经于18世纪盛极一时的阿富汗王国,现在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数百年来屡遭帝国的铁蹄强行侵入:英国、苏联、美国……
这次,美国最长的战争以失败告终,拜登在公开谈话中把责任完全推给阿富汗当局,声称国家建设从来不是美军在阿富汗的目标 。
“20年来美国人一直称他们(阿富汗人)为合作伙伴,(但现在)他们被抛弃 。”最近,小说《追风筝的人》作者、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认为拜登没有对阿富汗人民表现出同情,并批评美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做法 。
《追风筝的人》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资料图 图源环球网
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对阿富汗的认识和关注是从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开始的 。它就像一个窗口,打开了人们对阿富汗这个国家的认知 。
胡赛尼1965年出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个外交官家庭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随后胡赛尼全家以难民身份移民美国 。1999年,胡赛尼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塔利班禁止市民放风筝的报道,而放风筝是胡赛尼小时候在喀布尔最喜欢的活动 。他写了一个小故事,并在2001年将它扩展成为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 。
《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出版,畅销全球,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还在2007年被改编为电影 。这部电影曾获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第65届美国金球奖,第6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等重要奖项 。
《追风筝的人》中文版封面
在这本书中,我们感喟人性的善良与邪恶,也对阿富汗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产生更多认识 。
两个小男孩的故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
这是一个关于友情、勇气与赎罪的故事 。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阿米尔于1963年出生在喀布尔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普什图人(阿富汗斯坦的主体民族) 。他家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就是阿米尔的玩伴 。尽管阿米尔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他也树立了许多等级观念和宗教民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 。”
而哈桑是一个忠诚、善良的孩子,他将阿米尔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心甘情愿地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 。阿富汗盛行“风筝大赛”,即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 。阿米尔是切断风筝线的人,哈桑就是为他追风筝的人 。哈桑曾对阿米尔说,愿意一直为他追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 。”
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仰慕纳粹,鼓吹普什图人比哈扎拉人更优越 。有一天他和阿米尔、哈桑发生冲突,哈桑用弹弓维护了阿米尔 。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勇夺冠军,哈桑去追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却不幸被阿塞夫和手下抓住 。阿塞夫要哈桑把风筝给他,哈桑不肯,于是阿塞夫用强奸的方式羞辱了哈桑 。
这一切其实都被阿米尔看到了,但由于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怯懦自保,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 。此后阿米尔的内心一直被羞愧和痛苦所折磨着,再也无法面对哈桑 。阿米尔诬陷了哈桑偷东西,哈桑竟承认了偷窃,哈桑父子不顾阿米尔父亲的反对,离开了他们,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 。
- 关于四季的古诗分享 描写四季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谷雨的唯美句子 关于谷雨美文
- MBA的提前面试如何应对压力面试和步步紧逼?
- 为什么语文老师夸赞的那些优秀高考作文,我却一点也不喜欢,甚至认为思想空洞毫无内涵?
- 用心做教育的唯美句子 教学名言名句大全
- 女生穿什么颜色的内裤最合适?
- 天长地久,携手同行的夫妻该怎样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 30岁的男人,还没结过婚,也没碰过女人,找二婚会不会很尴尬?
- 为什么当今社会大家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 你是怎么学会你的第一首流行歌曲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