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记得第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首映,是在2011年前后的秋天,那个时候我们在上大学,在学生宿舍晚上拿笔记本电脑看这部美食纪录片,非常有氛围 。
那个时候,是我在北方上学的第3个年头,我来自江南,去往北方生活,吃惯了10多种面条:油泼面,担担面,焖面,杂酱面,刀削面,拉面,玉米面,手擀面……
看着这部美食纪录片呈现出来的神州大地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还有它背后的风土人情,浸润其中是一种家乡的味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精良制作,高清画质看《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的第一观感,在2011年前后,4K画面还没有普及,那个时候720P画质的镜头便属于高清影像,我们宿舍7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的5个省份,围坐在电脑旁看得津津有味 。
到后来《舌尖上的中国》的第2/3季,也就是第一部的续集,分别在随后的两个年份里上映,已经引进了显微摄影,对于完整呈现美食的制作秘诀、天然反应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享受 。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异域风情,底蕴深厚我们的祖国遍布山川湖海,地大物博,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终其一生多半只能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下来,环游世界那是少数人的奢侈梦想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我们生活区域以外的风土人情和饕餮美食,我们如同坐井观天,只窥见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而通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的镜头呈现,我们才得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味觉享受:新疆的烤馕,西藏的悬崖蜂蜜,舟山群岛的深海捕捞……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继往开来,柳暗花明《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美食纪录片的导演,是陈晓卿,当时是他在央视任职期间带领团队制作而成的,一共推出来3季 。后来,陈晓卿从央视离职,但是这部深刻影响了传媒界的美食纪录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并没有戛然而止 。
2019年,陈晓卿从体制内跳出来后,带领新的团队,访遍中国和伊朗、土耳其等地,推出《风味人间》美食纪录片,而且第2季正在2020年6月份的档期热映 。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风味人间》到《舌尖上的中国》,中国的美食文化一直在薪火相传,循着“一带一路”的足迹走过苍凉大漠,走向神秘的远方 。
食也性也,自古爱与美食不能辜负,正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用心拍摄的每个画面,都能挑逗起人的食欲,尤其影片中包含了全国各地的美食,让我们大家在银幕上就能感觉到美食的味道,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舌尖上的中国》好在哪里?为什么该片会以如此快的速度火起来?

文章插图
一道小吃带火一座城市,爱上这座城爱上美食 。
首先第一点:不得不承认《舌尖上的中国du》将祖国的美食以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好,毕竟咱也是一名吃货 。
第二点:《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火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
推广手法的胜利,我不愿意提“互联网思维”,不过这部片确实可以套上这个说法 。在质量胜过的其他竞品的时候,也就是《舌尖1》刚刚播出的时代,它的营销手段还比较粗放,刻意经营的痕迹比较少 。而在第二部出来之前的推广已经很接近互联网产品的手法了,这得益于一个优良的口碑和一个有极大潜力的题材(好IP很重要啊!) 。这样的直接好处就是为这部片带来了数倍的初始观众(流量),顺路开辟了新的盈利点(授权),一举多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