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心思想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原文及翻译

用基于怀疑的创新性思维来学习九年级上册语文
我在加拿大教儿子学初中语文
第十八讲:我们读的不是诗,是豁达!
李白本来就不是一个哀婉幽怨的人,他喜欢波澜壮阔,豪情万丈 。
我: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诗词三首》,看题目就知道,这里有诗有词 。都是名家的佳作 。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苏轼的《水调歌头》 。从创作年代和人物性格来看,可以说毫无共同点 。为什么教材要把这三首诗词放在同一篇文章里面呢?
儿子:我看了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探究,发现:积累拓展里面第五题已经解答了 。就是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 。目的是让我们学会自我性格的塑造和修炼吧 。
行路难,人生也难,但还是要鼓起勇气直面未来 。
我:哦,果然哈,从诗歌的题目里面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吧 。要是这么解读的话,就可以解释为:行路难提示我们要知难而上;刘禹锡提醒我们要懂得感恩;苏轼告诉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嘛) 。
儿子:哈哈哈,还是你厉害 。这也许就是豁达的内涵吧 。
我:这一课虽然是讲读课文,但是其实自学起来也几乎没有难度 。关于第一首《行路难》课后的补充材料以及谈论得很深刻了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明确一些细节而已 。
儿子:是的,也值得细细推敲一下 。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 。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
词语注释: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箸(zhù):筷子 。
“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碧,一作“坐” 。
“多歧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 。安,哪里 。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终将 。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心思想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原文及翻译】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
翻译成白话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 。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
我:你完成得很好 。但是想要了解这首诗的“妙处”,还需要我们像拍电影一样,详细地过滤一遍才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