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茸茸引遐思
——咏春草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宋词中咏春草词佳作不少,但宋代诗评家吴曾说只有三首词称得上“咏春草绝调” 。所谓绝调,就是指艺术上臻于极致,无人可以企及 。吴曾说的这三首词,分别是林逋的《点绛唇》,梅尧臣的《苏幕遮》,欧阳修的《少年游》 。
林逋的《点绛唇》在宋人咏物词中影响很大: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 。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春草的杰作 。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
上片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 。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 。
下片写离情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情景交融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 。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是全词之主旨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 。
词中“萋萋无数”即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萋萋”遂成“春草”的代名词,故吴曾称之为“春草词” 。故人远去了,唯有满地春草,恰似无尽的别恨离愁,遮断了那纵横阡陌 。所谓“物色尽而情有余”,词人之情尽在萋萋青草之中 。
梅尧臣的《苏幕遮》亦是咏春草词中的名篇: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垂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
宋代诗评家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 。”(《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全篇不着一“草”字,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 。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 。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词人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
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在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 。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 。“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澈、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出场作铺垫 。“独有庾郎年最少”三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意 。“庾郎”本指庾信 。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 。这里借指一般离乡宦游的才子 。“窣地春袍”,指踏上仕途,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 。这里主要是形容宦游少年的英俊风貌 。“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袍色互相辉映,显得十分相宜 。以上,词人描摹出春草的芊绵可爱,用遍地春草映衬出宦游少年的春风得意 。
- 菩萨蛮注音版全文 菩萨蛮古诗拼音版
- 你喜欢哪些描写爱情的古诗词?
- 冬至古诗书法作品欣赏 冬至古诗唐杜甫
- 赞美母爱的古诗大全 歌颂母爱的诗句有哪些
- 古诗舟夜书所见的意思和注释 舟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 观书于谦古诗阅读答案 观书于谦翻译和赏析
- 大家读过哪些有关桃花的古诗,哪个诗人描写桃花的古诗写得最好?
- 中秋节思念亲人的诗句 古诗 关于中秋思念亲人的诗句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意思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 十首描写静的古诗词 形容岁月静好的诗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