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的艺术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简短( 四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全词在词人的反问声中戛然而止,这反问声中又寄寓着词人多少的感慨和喟叹呢?
词中的“红药”指的就是芍药,扬州曾经遍植芍药 。宋代词人王观在《扬州芍药谱》中赞誉“扬之芍药甲天下” 。尤其是在扬州名胜二十四桥一带,芍药被大量种植河流两岸,每当芍药花开,便成为一道靓丽的沿河风景线 。
词人前往扬州,恰值冬至日,此时不会有芍药花开,所以此处是虚写 。此处的弦外之音是说,在往昔的繁华中,二十四桥边年年如期开放的芍药,总会引来一批又一批的游人驻足观赏 。然而在今时的萧条中,即便这里的芍药花甲天下,即使这里的芍药花如期绽放,又有谁会去欣赏呢?
词人借芍药花,在今昔对比中,在虚实结合的写作中,又一次将自己的情感倾泻出来,也将全词笼罩在了一种悲伤的氛围中,读来让人深思 。
梳理全词,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扬州往昔的繁华与今时的荒凉和盘托出,词中既有“过春风十里”与“尽荠麦青青”的虚实对比,又有“桥边红药”与“知为谁生”的景情的对比,此外,还有扬州文化历史上的繁盛与今时满目荒凉的总体对比 。
姜夔面对的扬州城,曾经是繁华的都市,因为经历了硝烟,致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片萧索 。姜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黍离之悲、物是人非的感慨,以音乐和词章结合的方式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
词作中包含着的深沉的文字、抒情的旋律,超凡的想象、以及今昔的对比,让这首《扬州慢》具有一种凄美的、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