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东莱左传博弈读后感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翻译

(秦始皇)
热播剧《大秦赋》的作者显然熟读《左传》《史记》《战国策》这三部史学巨著 , 故能将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重现在影视剧中 , 为后人留下厚重真实的历史影像 。
但是 , 许多观众公然无视“秦以区区之地 , 致万乘之势 , 序八州而朝同列 ,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 , 崤函为宫”的历史事实 , 罔顾“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 , 常为诸侯雄”的文治武功 , 将历代秦王妖魔化 , 视为暴戾恣睢、凶残无道、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反面形象 , 以反衬各诸侯国使臣智勇双全和大义凛然 。
其实 , 剔除史书作者们字里行间对秦国的贬抑之词 , 平心公允审视 , 颇具代表性的五代秦王颇具胸怀四海、深谋远虑、忍辱负重、以德服人的仁君风采 。
一、秦襄公:开国有德秦国先祖非子为“秦始封之祖” , 因于西周初年替周孝王将马养得“大蕃息”而“分土为附庸” , 被赏赐“邑之秦 , 使复续嬴氏祀 , 号曰秦嬴” 。于是这个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白手起家 , 总算拥有一块虽方圆不足50里却足以安身立命的附庸封地 。
这颗被播撒于西北荒漠大野的胡杨树种 , 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 。至周王朝江河日下的春秋初年 , 兴国的接力棒传到了秦非子的第五代孙秦襄公手中 。
司马迁将秦国登上历史舞台定位于襄公之时,鲜明表现出对其历史功绩的肯定:“秦起襄公 , 章于文、穆、献、孝之后 , 稍以蚕食六国 , 百有余载 , 至始皇乃能冠带之伦 。”秦襄公雄才大略 , 在“周避犬戎难 , 东徙雒邑”时 , 审时度势“以兵送周平王 。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 , 赐之岐以西之地” 。受封诸侯 , 标志着秦已甩掉周王朝“大夫”之职的附庸国帽子 , 理直气壮与其他邦国分庭抗礼 。秦襄公“于是始国 , 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 成为秦开国之君 。
史载 , 周王室司徒郑植公曾与太史伯讨论“姜、嬴其孰兴?”史伯对曰:“齐侯、秦仲、姜、嬴之隽也 , 且大 , 其将兴乎?”齐为姜太公所创之老字号大诸侯国 , 支撑着周王室半壁江山 。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弈读后感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翻译】秦草创之初 , 岂可与齐相提并论?但太史伯慧眼独具 , 认定秦国具备了雄起的潜质:“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 。齐国强大有目共睹 , 秦却仅有立锥之地 , 连封地“岐、丰之地”尚在西戎手中 。周平王开的是空头支票:“秦能功逐戎 , 即有其地 。”所以秦国的当务之急是“伐戎而至岐” , 然而秦襄公终其一生功败垂成 , “伐戎而至岐 , 卒” 。
可见 , 太史伯断言秦国必将兴盛的理由 , 就只剩一条:“有德”!因史料付诸阙如 , 仅见于《史记.秦本纪》 , 故秦襄公之德难以具体阐述 , 然秦以德立国 , 却是不争的事实 。
(秦穆公)
二、秦穆公:德出福反秦襄公立国后 , 文、宪、武、德、宣、缪诸公 , 戮力东向 , 蚕食关中 。孟子云:“春秋无义战” , 周室式微 , 群雄割据 , 相互攻伐 , 无可厚非 。但秦穆公在“修德行武 , 东平晋乱 , 以河为界 , 西霸戎翟 , 广地千里 , 天子致伯 , 诸侯毕贺 , 为后世开业”过程中 , 始终保持先祖仁德之心 , 在尔虞我诈的诸侯国君中显得鹤立鸡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