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文及翻译和解读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三 )


燕朋:轻慢朋友 。燕辟:轻慢老师作的比喻,以为太浅 。僻:本来是“辟”,通“譬”】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 。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 。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 。(以
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zhǎng 】善而就其失者也 。
◎易解: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 。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需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增长优点挽救过失的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
◎易解:善于唱歌者,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 。教的言语虽然简要却通达晓畅,含蓄而允当,很少用比喻而且容易明白;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志了 。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 : 「 三王四代唯其师 。。」此之谓乎 。
◎易解:君子知道求学深浅难易的顺序,对于个人的特性差异都能了解,然后方能因材施教 。能广泛地晓喻,然后才有能力作老师;能够作老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作领袖 。所以能作一个好老师,就是学作领袖的开始 。所以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 。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 )四代(虞夏殷周)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 。就是这个意思 。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
◎易解: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尸:祭祀的时候,“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