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陶渊明传原文翻译及赏析陶渊明死后十四年出生的沈约在《宋书·列传·隐逸》里列上了陶渊明, 说他“曾祖侃, 晋大司马” 。 陶渊明显然是沾了做过大司马的曾祖陶侃的光 。
陶渊明生前诗友颜延之写过《靖节徵士诔》 。
昭明太子萧统的《陶渊明传》, 所依据的主要材料仍是陶渊明本人的话:渊明少有高趣,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时人谓之实录 。
关于他本人的履历, 仍是语焉不详 。 别人除了从中知道他的“宅边有五柳树”, 并“因以为号焉”;知道他“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知道他“好读书, 不求甚解”;知道他“性嗜酒”, “期在必醉”;知道他的家“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知道他总是“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知道他“常著文章自娱”, “以此自终”, 之外, 则不知他是“何许人也”, 闹不好是上古时候的老百姓:“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我在一条很深长的山垄里看到的陶渊明“故里”, 有一幢很破旧的据说是清朝末年的建筑, 格式同当地的大户民居无异 。 前后两进, 两进之间有一条窄巷, 因为是“陶靖节祠”, 故名“柳巷” 。 从屋后向山上走几十步, 便是陶渊明墓 。 它的形制和所用的砖石, 都自觉地表明着那不过是后人的寄托 。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陶渊明传原文翻译及赏析】正因此, 关于陶渊明故里, 学者们歧义颇多, 一直争论不休;陶渊明的生年, 我在正式出版物上看到有三种不同的说法;至于“桃花源”, 就更多了——
一说是在庐山一带 。 这在情理上是符合的 。 以陶渊明那样贫困的一个有文化的老农民, 即便有雅兴旅游, 能走多远?喝醉了酒, 兴之所至, 跌跌撞撞地在附近山垄转悠, 所谓“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 忽发奇想, 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 那年, 庐山下面某县有关部门居然真的在县境内找到一处“先世避秦世乱”的“康王谷”, 称其中的山林溪流村舍, 酷似《桃花源记》的描写, 因而在交通要道俨然矗起高大的桃花源牌坊 。 而江西邻省湖南, 不仅有桃源县, 还真有像模像样的“桃花源” 。 某年, 参加湖南文艺出版社办的笔会路过那儿, 不由一愣;之后又听说, 皖赣接壤处又发现了一个“桃花源” 。 想想, 一过彭泽就是安徽地界, 当年的彭泽令在不得意的公务之余散心逾出了现今的省界, 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
“桃花源”本来就是一个乌托邦, 后人也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
但陶渊明只有一个, 其本来的生存状况也只有一种 。 遗憾的是人们却不得不靠想象来臆测 。
鲁迅关于陶渊明的文字里, 就看到两种不同的描绘 。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里, 鲁迅写道:……他非常之穷……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 。 他穷到有客来见, 连鞋也没有, 那客人给他从家丁取鞋给他, 他便伸了脚穿上了……
在后来的《隐士》里, 鲁迅写道:……然而他有奴子 。 汉晋时候的奴子, 是不但伺候主人, 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 正是生财器具 。 所以虽是渊明先生, 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 要不然, 他老人家不但没有酒喝, 而且没有饭吃, 早已在东篱边饿死了 。
这两段话, 哪一段更可信呢?
我在陶渊明的诗文里看到的“他有奴子”的依据, 是《归去来辞》里“童仆欢迎”一句 。 这“童仆”是否就是“奴子”, 不知有没有确切的考证 。 但陶渊明诗文里其他关于他的生存状态的描写应该是无须考证的 。
- 送友人全诗赏析 送友人李白原文及翻译
- 乙亥北行日记二则翻译及原文 乙亥北行日记原文翻译
- 游侠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游侠列传翻译及注释
- 庄子送葬原文翻译赏析 庄子送葬原文翻译
- 鲧禹治水文言文赏析 鲧禹治水原文及翻译
- 史记李将军列传赏析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 dota2灰烬之灵出装 dota1灰烬之灵出装
- 将进酒的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文注释解释
- 过零丁洋全部课件 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
- 初中下册必备古诗文 孙权劝学拼音版原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