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对此赞许说:“寥寥数十字,非读书得间,且于文境有体会者不能道,‘从熟处生出’一语,尤探骊得珠 。”高洁、深幽、凄清是柳宗元游记的主调,这与他为人和心境相关 。古人为文,千态万状,变幻莫测,寻源穷根而论,无过“从熟处生出”,进而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以至出神入化,达到“文入妙来”之境 。可这是一般人不能企及的,其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如到深水龙嘴里探寻宝珠一样 。“从熟处生出”一语,揭示了为文之道,不解其中甘苦的人是不会说出如此绝妙的话语来的 。
赏景分雅俗高下之别 。魏晋时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为避祸,整日寄情山水,纵酒装疯,强为谈玄说远,“口不臧否人物” 。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显然不能与柳文游记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相语 。与柳宗元有同样遭遇的屈原,常年放逐在山水间 。屈原用楚地特有的文学样式骚体诗赋记述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文入妙来”的楚辞,千古咏唱如新 。而柳宗元的游记里虽然也充溢着骚体的东西,可它已是截然不同的崭新文学样式了 。柳宗元游记因渗蕴流动着骚体诗赋的东西,才使他所描摹的山水出神入化地融入了他的心绪里,致使他的游记,如丝竹,如墨玉,有声有色,如诗似画 。此乃神来之笔 。
后人写游记,明代《徐霞客游记》值得一提 。霞客是号,本名徐弘祖 。为人奇特,二十二岁起,三十余年,倾尽家财,以至性命,游历千山万水,留下了这部六十三万字的巨著,人称“旷世之游圣” 。这本书在地理学等方面有很高学术价值 。由于都是亲身经历,他描写山水,直叙情景,“未尝刻画”,而“自然奇警” 。但徐霞客在文学上没法与写山水游记高手的柳宗元相比 。柳宗元传世的《永州八记》等文,字字珠玑,如诗如画 。就象他自己在《愚溪诗序》里说的:“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 游山玩水,陶冶性情;游记华章,沁人心脾 。今人读了,还那么快人心魄 。
柳宗元《永州龙兴寺东丘记》说:适意的出游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 。也就是说,赏景不外乎开阔貌和深邃貌而已 。站在龙兴寺山上,“登高殿可以望南极,辟大门可以瞰湘流,若是其旷也” 。而“今所谓东丘者,奥之宜者也” 。“丘之幽幽,可以处休 。丘之窅窅,可以观妙 。溽暑顿去,兹丘之下 。大和不迁,兹丘之巅,奥乎兹丘 。”林琴南看过说:“末数语若歌若谣,读之令人神往 。”
《柳集》里的记文,有三部分 。一是游记,这是他记文最精彩的部分;一是人物传记;一是余下记物、记事、记景的,包括庙记共二十六篇 。“柳记皆本色 。”(明人王锡爵语)与游记探奇寻幽,文字跳脱动人虽有不同,但这部分记文,叙事之妙,无不自奇 。“无一句一字不捶炼刻琢而成者也,铺陈始终,折以法度,极有典有则之文 。”(沈德潜语)读柳记知唐事,柳记叙记的唐时官场和生活场景、轶事,让今人有幸好象放电影一样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 。
柳宗元写景的记文,鬼斧神工,后人叹不可及 。《柳集》卷第二十六《兴州江运记》作于贞元二十一年四月,永贞革新期间,此时恰逢兴州开山导江工程竣工,柳宗元应请写此碑记之 。后来《新唐书》采入《地理志》,皆本此文 。《兴州江运记》是柳宗元早期记文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朴茂典实”,“深博无涯” 。碑记说的兴州江,即嘉陵江 。据《明一统志》说:“江在汉中府凤县北一里,西自大散关来,经两当县,与川江合,始通舟楫 。” 《新唐书地理志四》载:“疏嘉陵江二百里,焚巨石,沃醯以碎之,通漕以馈成州戍兵 。”
- 定风波原文及翻译 定风波原文朗读
- 葛溪驿翻译及赏析 葛溪驿王安石赏析
- 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思 其孰能讥之乎翻译
- 送徐无党南归序逐句翻译 送徐无党南归序翻译
- 杜陵叟翻译注音 杜陵叟原文及翻译
- 夏夜叹杜甫的解说 夏夜叹杜甫全文翻译
- 春兴武元衡的古诗翻译 武元衡文言文翻译
- 秋波媚陆游翻译分享 秋波媚陆游赏析
- 曾国藩语录六戒五勤 曾国藩六戒原文及翻译
- 你还记得曾经的邻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