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西江月苏轼翻译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
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
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简注:
瀰瀰,水波荡漾 。层宵,层层云气 。障泥,垂于马腹两侧用以挡尘的布或锦 。骄,马纵腾 。可惜,可爱 。琼瑶,美玉,此处指月光映照的溪水 。欹枕,斜靠枕头 。杜宇,杜鹃,鸟名 。
词意散绎:
月光照着旷野,如金波浅浅,
天空飘浮过隐约的云气几道 。
障泥还没解开,白马就蹦了起来,
我醉了,想在这芳草地上睡一觉 。
月光映在溪水中,景色真美好 。
别让马儿把水中的琼瑶踏碎了 。
解开马鞍曲臂斜靠在那绿杨桥,
杜鹃声中又却是新的一天来到 。
评析:
据词前小序,这首词当作于元丰五年(1082)春 。或者与前次介绍的两首《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和“西塞山前白鹭飞”作于同一时候 。王宗堂《苏轼词编年笺注》,龙榆生《东坡乐府笺》都是这样编排的 。
小词叙写自己骑马醉经溪桥的经历 。仿佛是高明的画家,以丰富的色彩,绘出了溪桥美丽的夜色 。俯视只见明月照射下的无边旷野,流淌的溪水叮咚作响;俯观则是广阔的天宇,层层云霄隐约可见 。诗人比画家更高明之处在于:画家只能画出月下乘马,醉眠芳草的形象;却画不出幕天席地,纵情风月,诗人的潇洒胸怀 。画家只能画出“可惜一溪风月”的迷人景色;却画不出“莫教踏碎琼瑶”的诗意想象和对自然的亲近和关爱 。
词的小序也是一篇绝妙小品,空灵澄澈的意境,删繁就简的文笔,与词的本身互相发明,相得益彰 。
【西江月苏轼照野弥弥浅浪赏析 西江月苏轼翻译】附图六幅,黄州和优美的溪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