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小村庄工地施工,突然挖出两座古墓的原因 扬州古墓遗址扬州古墓(扬州一小村庄工地施工, 突然挖出两座古墓)
自隋文帝“开皇之治”到隋炀帝二世即衰, 隋朝前后仅存续了三十八年 。 这在浩瀚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星河中, 不过沧海一粟 。 隋炀帝杨广更是历史书中有名的昏君和暴君, 为政期间横征暴敛, 声色犬马 。 历史记载, 隋炀帝死后墓葬曾多次迁移, 在不断的考古活动中, 2013年之前就已发现三处墓址, 但都没有明确证据指向, 隋炀帝墓也成了一个未解的帝陵之谜 。

文章插图
直到2013年, 扬州曹庄工地上突然挖出两座古墓, 考古人员遂即对古墓内的砖石结构和文物进行了研究, 初步判定其年代是隋末唐初时期的 。 两座古墓规模和普通墓室一般大, 他们以为工作量不大, 于是迅速进行清理 。 但让他们吃惊的是, 从两间小小的墓室中不断清理出大量的珍贵随葬品, 尤其是一套完好无损的十三环的金镶玉蹀躞带 。
他们都知道此物不仅罕见, 而且表明墓主身份尊贵 。 根据相关史料所述, 此蹀躞带属于最高等级的带具, 只有皇家天子才能佩挂 。 随后, 两颗被鉴定属于男性的牙齿、合葬墓中的女子遗骸, 以及墓志明确镌刻的“隨故煬帝墓誌”, 这些都证实这个规模不大的墓葬就是隋炀帝的 。

文章插图
新的隋炀帝墓葬构造简单, 只有两间墓室, 一个是隋炀帝的方形墓, 另一个是萧皇后的船型墓 。 隋炀帝主墓室长3.92米, 宽3.84米, 左右各有一个耳室, 加上甬道和墓道组成整个墓室 。 这样的规格只是一个普通人家墓葬的标准, 谁能想到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死后却如此蜗居 。 遥想当年, 他也曾是一个开创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南征北讨野心勃勃的皇帝, 死后墓葬却为何这样窘迫呢?
束家平全程参与了考古清理工作, 他解释这与其死亡原因和后世迁葬相关 。 公元618年的隋末, 民意四起, 天下大乱, 宇文化及也带领禁卫队叛乱, 在江都宫弑杀了隋炀帝, 尸首是萧皇后和宫人在极其混乱的情况下匆匆收敛的, 埋在了一个小院里 。 隋旧臣和唐高宗李渊都曾改葬过他的墓葬, 后来又几经迁移, 最后葬在了扬州曹庄, 萧皇后是80多岁病逝后与其合葬一处的 。

文章插图
考古人员从陵墓中清理出品类丰富的文物达400余件, 包括墓志、陶器、玉器等 。 其中备受瞩目的是萧皇后墓中随葬的品类繁多的冠饰, 有铜钗、额托、博鬓等, 还有水滴形、荷花形等造型丰富的的饰件、若干花样和残破饰片 。 经研究, 这些饰件使用了珠化、镶嵌、鎏金等等繁复的工艺技巧, 可见当时工艺制作水平之高 。
除此之外, 他们在一件铜钗的裂痕中发现了一种絮状物, 工作人员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电子显像, 发现与现代的棉花显微图像一模一样, 证实此填充物就是棉花 。 要知道考古史上唐代棉花是断缺的, 此次铜钗断痕中填充的棉花也填充了这个空白, 极具考古价值 。

文章插图
束家平还表示, 这些随葬品不仅在历史、艺术等方面有极高价值, 而且对研究和丰富隋代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 尤其是十三环金玉蹀躞带, 从材质和带跨数目可知它是当中登记最高的, 除此之外它还是截至目前国内发掘的保存最为完好无损的实物 。 还有一件文物颇具时代意义, 就是萧皇后墓中随葬的一整套的编钟编磬, 总共36件, 是至今国内发掘的为数不多的的编钟编磬乐器实物中, 首个属于隋唐时代的 。
- 行香子树绕村庄朗读 行香子树绕村庄翻译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翻译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拼音
- 假如以光速离开地球,一小时后立马光速返回,地球状态如何?
- 长沙一小学每周四无作业机
- 现在请家教多少钱一小时 请家教多少钱一个小时
- 扬州慢的艺术手法赏析 姜夔扬州慢赏析简短
- 易门堂主风水勘测实例之村庄房屋风水讲究! 村里房子里感觉清冷风水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拼音版
-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赏析 题扬州禅智寺古诗翻译
- 广陵指江苏什么是 广陵指的是江苏省哪个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