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
8、诗词主旨
本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突出了大漠雄浑的气势,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内心的孤寂和抑郁,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 。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
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an韵,韵脚分别是边、延、天、圆、然 。
B.“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其中“属国”指附属国 。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既运用了对偶,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同时写景与叙事相融合,流露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孤寂落寞的情感 。
D.全诗借景抒情,记述了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
[解析] “属国”指“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
[解析] “塞外风光”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
11、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2分)( B )
A.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
[解析] B项,由“归雁入胡天”可知大雁向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
1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
- 十开头的寓意好的成语 关于十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 先帝不以臣卑鄙的意思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每年的9月10号是什么节日 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子
- 硕士和研究生的区别在哪里 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哪
-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诗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前一句怎么说
- 你所见过的最奇特的植物长什么样?
- 十首有关菊花的古诗及解析 关于菊花的古诗有哪些
- 有哪些好词好句 列那狐的故事好词好句摘抄大全
- 10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词全文 关于家乡的诗句或名句
- 144句有关太阳的句子 关于日出的诗句古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