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赏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重阳佳节意休休
——咏重阳节古诗词赏析(六)
王传学
宋代以后的历朝各代,重阳节仍然是重要节日,许多诗人留下了咏重阳节的杰出篇章 。
元代词人段克己的《满江红》,以花喻人,借物抒情: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
堂上客,须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 。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
段克己(公元1196—1254年)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 。金末元初文学家 。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 。金亡不仕,与成己避居龙门山,时人赞为“儒林标榜” 。著有《二妙集》八卷(与成己合集),吴澄为之序云:“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词存集中 。
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 。词人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既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生不逢时,无力回天 。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
开头三句,首先展现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 。“律残无射(y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 。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像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 。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 。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 。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 。细细品味,词人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 。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 。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励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 。综观上片,处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身世之感 。
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 。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 。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使人觉得凄婉悲怆 。“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 。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 。“谩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 。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 。“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 。
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
元代散曲家卢挚的《沉醉东风·重九》,抒写了孤寂之感: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红叶:化用唐代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 。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