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的译文和注释 山中留客古诗及诗意

【山中留客的译文和注释 山中留客古诗及诗意】《山行留客》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的诗作 。此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及劝说 , 蕴含着要欣赏最美景致就不能浅尝辄止的哲理 。
一、内容赏析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 , 写得极为概括 , 山光物态任你想象 。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是迎风招展的山花?是花丛中欢唱的百鸟?还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 。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 。
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 , 面对这美不胜收的春山景致 , 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 , 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 , 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 , 只是担心大雨淋湿了衣服 。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 。你是怕大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
末句“入云深处亦沾衣” , “沾衣”虽是难免 , 可那空山幽谷 , 云烟缥缈 , 水汽蒙蒙 , 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 , 这可不是远在一旁就能见到的 , 必须登高山、探幽谷 , 身临其境 , 才能领略 。因为“入”之愈“深” , 所见愈多 , 景色愈美 。但是 , 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凡事岂可浅尝辄止 , 若是“轻阴便拟归” , 若不敢“入云深处” , 又怎能欣赏到“也沾衣”的另一番景象呢?
山中客 , 人生客 。外面的世界 , 很精彩 , 也很无奈!“入云深处”也许更是人们的“心中桃源” 。
二、格律分析
本诗为一首首句入韵七绝诗 , 押《平水韵》【上平】部“五微”韵 。平仄格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平平仄仄平平 。”首联和末联皆不用对仗 。
三、结构分析
写诗讲究“起承转合” , 所谓“起承转合”之说 , 以绝句论 , 则首句为起句 , 次句为承句 , 三句为转句 , 四句为结句 。其法各有不同 , 现分述如下: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为起句 , 总写春山美景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为承句 , 承接上句描绘了美丽春山此时天气“晴转阴” 。第三句“纵使晴明无雨色” , 话锋一转 , 难道现在阴天 , 可能还会下雨 , 就回去吗?不 , 你只看到外面晴明的春山风光 , 春山深处的风光又怎样呢?第四句“入云深处亦沾衣”为合句 , 点题“只要我们不怕风 , 不怕雨 , 肯定能领略到春山深处烟雨蒙蒙的另一番景致 。”
一首诗 , 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 , 方为好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