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
(2)玉笛:精美的笛 。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
(6)故园:指故乡,家乡 。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735年,李白游历洛阳时所写的 。这一年,距离他当年走出故乡蜀中的丰饶山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十年 。十年里,他的足迹走过江陵、岳阳、金陵、荆门、江夏、会稽、安陆,那股推着他离家的江水,伴着他又走过了更多的地方 。
豪爽仗义、好客任侠的性格,光耀天地的才华,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众多粉丝的仰慕,收获了一段段传诵千古的友情 。诗人的世界里,没有寂寞 。
然而,不管多么的众星拱月,一个离乡的游子,乡愁,都已经化作了心灵的底色,当它在不经意间被勾起,都会让人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春夜 。洛阳城中,桃红柳绿,春风习习 。诗人难得有一个独处的日子,此刻,他或者已经上了卧榻,准备睡觉;或者还在烛光下,捧书夜读;又或者,正在给某个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书信 。但忽然,那笛声,传进了他的耳鼓 。声音是从哪里发出的?是谁,在这样的夜晚吹奏?不得而知 。一个“暗”字,把琴声的倏然响起、不可捉摸的情状写得非常形象、真实 。
“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静心凝神,侧耳倾听这暗夜中倏忽响起的琴声 。琴声袅袅,飘入浩渺的夜空,又随着春风传遍整个洛阳城 。“入”“满”两字,是这句的“诗眼”,写出了夜的寂静,因为寂静,所以笛声能够传遍洛城,更渗透进诗人的心 。
“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吹奏的,是《折杨柳》的曲子 。“柳”与“留”谐音,因此,这种在中国很平常的树,就成为“别离”的文化符号 。白居易《青门柳》诗:“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杜牧《新柳》“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一曲折柳,让诗人想起离别的日子,想起家乡的亲人,勾起了殷殷的思乡之情 。
【春夜洛城闻笛全诗翻译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 。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为什么却成了“何人不起故园情”,难道今夜在洛城的人们,都会思乡吗?这里,叔本华的名句,应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是我的表象,而意志是世界的核心与本质 。与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样一个闻笛之夜,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推己及人,将一人的乡愁放大为千万人的乡愁,这乡愁,就有了穿越古今,感人肺腑的伟大力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