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古诗词赏析 |《章台夜思》韦庄 |「唐诗三百首」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唐诗宋词品鉴2020-06-05 20:14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592首古诗词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有声读物 - 章台夜思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0:36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
古诗今译:
凄清的瑟声,在长夜发出哀怨的音调;而伴随这哀怨乐曲的,又是秋夜悲鸣的风雨声 。
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 。
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友,从未来此地 。
家中的书信不能够寄回去,因为大雁已经向南方飞去 。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注释解说:
⑴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 。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城(筑)章华之台 。”⑵瑟:古代弦乐器 。多为二十五弦 。弦乐器,这里指乐声 。清瑟,即凄清的瑟声 。遥夜:长夜 。⑶楚角:楚地吹的号角 。其声悲凉 。⑷下:落下 。⑸芳草:这里指春光 。已云暮:已经晚暮了,指春光快要消歇了 。云:助词,有“又”义 。⑹殊:竟,尚 。⑺乡书:指家书,家信 。不可寄:是说无法寄 。⑻雁又南回:因雁是候鸟,秋天从此南来,春天又飞往北方 。古时有雁足寄书的传说,事书《汉书·苏武传》 。
章台夜思翻译 下章台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品鉴鉴赏:
①这首五言律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大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 。首联借清瑟以写怀 。泠泠二十五弦,每一发声,恰似凄风苦雨,绕弦杂沓而来 。长夜漫漫,枯坐一室的诗人谛听着这样凄神寒骨的音乐,怎不倍感哀怨呢?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 。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古诗中,瑟是一个常见意象 。多与别离之悲相联系 。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飞来了 。古代别离、行旅、闺怨、边塞诗中,“瑟”与“雁”这两个意象,常常连带着出现 。瑟曲中有《归雁操》,脱胎于湘灵鼓瑟之神话,即湘江女神为表达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而鼓瑟 。朱光潜先生说“写景必显,写情必隐”,这两句托伤情于瑟曲,此为隐;且诗人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使之为全篇定调 。



颔联以繁笔铺陈,用“孤灯”“楚角”“残月”“章台”等常见意象加以层层渲染,突出“夜思”之苦 。上句是写诗人困守寓所,孤灯独坐,又听到苍凉悲切的“楚角”声,可以想见其内心该是怎样的酸楚!守城戍卒的思乡之曲极易勾起游子的乡愁 。唐诗中,“角”与“雁”这两个意象亦常连带出现 。如李涉《晚泊润州闻角》诗云“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连江渚上的大雁都不忍闻此角声而惊飞,可见其声之凄恻!一样的,这一联竭力不提听者感受之如何,而径直以实景烘托——“残月下章台”,写一钩残月挂柳梢,那清幽、昏黄的光在地上筛下班驳的影子 。诗人望月怀人,多么渴望能与亲人故旧团聚啊!残月未圆,更增几许凄凉 。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平易而有余味 。“章台”是唐诗之通用意象,原为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章台柳”,以后章台成了“柳树”的代称 。如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沈伯时《乐府指迷》说“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 。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此说未免极端,但也说明隐喻是唐诗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