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幕遮全文鉴赏 苏幕遮周邦彦翻译及原文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 。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窃窃私语 。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
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
注释
燎(liáo):烧 。
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沈,现写作沉 。
溽(rù)暑:潮湿的暑气 。溽,湿润潮湿 。
呼晴:唤晴 。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
侵晓:快天亮的时候 。侵,渐近 。
宿雨:昨夜下的雨 。
清圆:清润圆正 。
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举,擎起 。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江南一带 。作者乃江南钱塘人 。
长安:原指今西安,唐以前此地久作都城,故后世每借指京都 。词中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
旅:客居 。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 。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 。词中指杭州西湖 。浦,水湾、河流 。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
 
赏析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 。“燎沉香,消溽暑”两句,点明季节 。“沉香”是一种香料,“溽[rù]暑”指湿热的夏天 。这两句说:点燃(燎)起沉香,来驱除夏天的湿热之气 。作者在室内闷热难忍,忽然听到窗前檐头的鸟语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是说:一大早鸟雀就在屋檐下探头探脑地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昨夜下雨,快天亮时才停,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呢 。“呼睛”,欢呼天晴了 。“侵晓”:天刚亮 。“窥”,偷看 。“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张望和啼叫,好象是在互相说话 。檐雀的“呼晴”,把他引到了室外,他信步走到荷塘旁边 。呈现在面前的是多么清丽的景色啊!“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写荷塘景色 。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 。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 。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 。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 。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