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原文分段鉴赏 祝福鲁迅原文赏析


图片来自互联网
今天 , 再一次阅读了鲁迅的文学作品《祝福》 , 距离在校园里学习这篇文章已经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 , 记得当时学校还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了这部电影 , 当时的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 。如今的我 , 已经接近天命之年 , 再一次回看这部《祝福》 , 对这部文学作品又加深了理解和认识 。
对于作者刻画的祥林嫂落魄时的形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 即今已经全白 , 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 黄中带黑 ,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 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 , 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 , 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在学校的时候 , 我是从学习课文的角度来体会 , 如果从生活的角度来体会 , 我感到作者在祥林嫂刻画上所用的笔墨何其犀利、何其形象?一个女子先后经历了丈夫去世外出做工的无奈、被婆家出卖的辛酸、重建家庭的快乐、再次失去丈夫又失去孩子的悲惨 , 连续的变故使其变得麻木、变得无助、变得潦倒 , 她不得不通过询问“一个人死了之后 ,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来寻求人生的答案 。
一个人活在世上靠的是什么 , 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支柱 。祥林嫂的第二次婚姻带给她她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 丈夫和孩子是她最重要的人 , 当这两个人先后离她而去的时候 , 她的精神支柱也就彻底倒下了 , 缺少了精神支柱的祥林嫂 , “手脚已没有先前一样灵活 , 记性也坏得多 , 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 。
作者这段笔墨刻画出了一位缺少精神支柱的祥林嫂的形象 。实际上 , 不光是祥林嫂 , 对于其他人来说 ,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精神支柱 , 又哪里还谈得上生活的动力呢?没有了生活的动力 , 即使是肉身还能够正常运转 , 与行尸走肉又有什么不同呢?
孩子阿毛的故事是祥林嫂最珍贵的回忆 , 她祈望通过每一次回忆是给自己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安慰 , 实际上 , 就像作品中写得那样: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 , 早已成为渣滓 , 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 , 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 , 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
【祝福原文分段鉴赏 祝福鲁迅原文赏析】祥林嫂也有求生的欲望 , 她想改变不被雇主信任的窘境 , 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重新建立生活信心 , 于是用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 , 请假到镇的西头去土地庙捐了门槛 。本来以为捐了门槛就能够重新被雇主信任 , 但是冬至祭祖时 , 当她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 , 听到了这样一句话“你放着罢 , 祥林嫂!”雇主的短短一句话彻底让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崩塌了 ,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 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 也不再去取烛台 , 只是失神的站着 。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 , 教她走开 , 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 , 第二天 ,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 , 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 , 不独怕暗夜 , 怕黑影 , 即使看见人 , 虽是自己的主人 , 也总惴惴的 , 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 否则呆坐着 , 直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 , 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 记性尤其坏 , 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失去价值的祥林嫂终于被雇主撵了出来 , 过上了沿街乞讨的日子 , 走到了人生的末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