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古诗黄鹤楼原文及翻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李不白赏析: 值新冠肺炎肆虐中华大地之际,万众一心抗击瘟疫之时,特找出这首抚今思昔,满纸乡愁,号称大唐七律第一,令作者崔颢身价百倍,诗仙李白刮目相看之佳作《黄鹤楼》,聊表关切祝福之心迹 。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活了大约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在知天命之年,驾鹤西去 。虽然他也取得进士功名,但据说仕途并不如意,以至于壮志未酬,郁郁寡欢,忧伤以终老,却因此成就了冠绝古今,气势恢弘的《黄鹤楼》,让诗仙李白初登黄鹤楼时也只能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为啥呢?崔颢题诗在上头 。”然后拂袖悻悻而去 。
李白和崔颢年龄相差无几,寿命也相差无几,论名气和诗歌总体成就,崔颢自然无法望其项背,但就题黄鹤楼诗而言,持才傲物,不可一世的李白只服崔颢,口服心服,五体投地 。在李白眼里,崔颢的诗把黄鹤楼的美和沧桑已经写到了极致,除了鼓掌叫好,他就不必再狗尾续貂,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可见李白的诗才并非不可超越,但你得有叫他心服口服的本事,开封人几乎同龄的兄弟崔颢这首诗做到了,千年之后,黄鹤楼洗尽铅华,早已不是旧容颜,但它已成为大武汉的一个地标,长江边的一处绝妙风景 。
我们还是回到一千多年前大诗人崔颢笔下的黄鹤楼温故而知新吧 。
首联和晗联一气呵成,可以合在一起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重要的话说三遍,读完这四句诗,你会发现短短二十八字中你已重复了三遍黄鹤,每一次重复黄鹤承载的诗意截然不同而又一脉相承 。第一句重在“昔人”,指传说中一个驾鹤成仙名叫费祎的人,黄鹤只是他的坐骑,换言之,崔颢登楼时,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美丽的传说了 。“此地空余黄鹤楼”,雁过留声,人去留名,但仙人不是一般人,他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留名已经多余,留下一座黄鹤楼,让后人望尘莫及,想入非非吧 。这里的黄鹤和楼连为一体,尽管是空楼,但渺渺茫茫中仿佛能窥见仙人的蛛丝马迹,感受驾鹤成仙的快感,那是人生的巅峰体验 。
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表明崔哥头脑还是清醒的,他知道昔人和黄鹤一去不复返,好马不吃回头草,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后人仰慕不已,费仙人,子安也不会驾鹤归来,与你觥筹交错做朋友,顺便再透露或传授一点修仙秘笈 。不复返的黄鹤在此即是仙界绝情的象征,也是诗人多情的呐喊 。言外之意,一别千年,今夕何夕,崔哥身临其境,费老头,子安大叔,仙鹤姐姐,咋不回来转转以示不忘初心呢?“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句算是前三句的收起,也叫做“合”,崔哥思前想后,黄鹤飞来飞去,究竟飞哪儿去了?白云悠悠,千年不语,或许是天机不可泄露吧 。黄鹤或者昔人的去处无解,只有一个“空”字或说一个“禅”字让诗人感到若有所悟又一无所有,两袖清风不禁感慨万千!
劲联和尾联也是先景后情,一唱三叹,一气呵成,一语惊醒梦中人,乡愁浓得化不开 。五六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是诗人由虚入实,极目楚天舒之后的精神回归 。晴川指晴空万里,千载白云俯瞰下的汉江水面,波光粼粼,鱼龙跃金,“历历汉阳树”,实则读作汉阳树历历在目,他们伫立在江岸,随风摇摆,仿佛也在等待和呼唤着什么,令人触目惊心,难以忘怀 。“芳草萋萋鹦鹉洲”,常言一草一木,一木一草,都是诗人满腹深情的载体 。所谓“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此处的芳草未必是芦苇,但在诗人眼里一样凄凄满别情 。伊人在此指三国时的祢衡,由于持才傲物,而惨遭江夏太守黄祖杀害,葬于江中芳洲,因祢衡作有《鹦鹉赋》,洲因此得名 。崔哥和祢衡一样怀才不遇,睹物思人,不过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家之块垒 。汉阳树亭亭玉立,鹦鹉洲坟头长草 。
- 泰戈尔名句摘抄赏析 泰戈尔诗选摘抄赏析
- 西厢记经典语录合集 西厢记原文及翻译
- 爱莲说内容及解析 爱莲说原文及赏析
- 虞美人原文鉴赏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下一句是什么
- 醉翁亭记全文鉴赏 醉翁亭记朗诵原文
- 原创诗歌朗诵梦想分享 《梦想》朗诵原文作者是谁
- 琵琶引原文翻译及赏析 琵琶行古诗全文的诗意
-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及翻译 孔文举年十岁文言文注释翻译,字词解释
- 《桃花源记》译文和原文 桃花源记第三段翻译及原文
- 史记伯夷列传重点字词归纳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