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重点字句解析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薤露行
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
薤(xiè)露行: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相和曲》,此与《蒿里行》都原是送葬的挽歌,作者用旧调写时事 。
《薤露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用乐府旧题所作的五言古诗 。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侧重写外戚何进与宠宦张让等相互谋杀极其后果;后四句为第二部分,侧重写董卓弑逆,宗庙化为废墟 。诗歌风格质朴无华,沉重悲壮,深刻表达了作者身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忧患意识和哀痛之情 。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之后太子刘辩即位,灵帝之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张让、段珪等把持朝政 。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但因何太后的阻止而犹豫不决,只好密召凉州军阀董卓进京,以期铲除宦官势力,收回政柄 。然而事情泄露,张让等人杀了何进后,又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奔小平津 。只是董卓率兵进京,再度劫还 。然后董卓在这次进军京城中窃取国家大权,旋废少帝为弘农王,不久又将其杀死,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董卓为了容易进行统治,更是放火烧毁了洛阳,挟持献帝与官民西迁长安 。使得当时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此诗歌正是诗人目睹这些惨状后,哀痛感伤,挥笔所作 。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蒿里行: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 。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
【蒿里行重点字句解析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注释】《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
苦寒行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
《苦寒行》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讨高干时作的一首乐府诗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 。
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 。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 。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作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