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和打假委是一个部门吗 315打假委员会主任是谁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最近一年里,哪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较为突出?消费者又要如何去维护自身利益?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获悉,2021年市消保委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万余件,涉及187个细分行业和领域 。其中,十个问题建议社会各界加以关注 。
一、医疗美容服务质量难以分辨
在颜值经济、网红效应的叠加作用下,消费者对医疗美容的需求显著释放 。2021年,市消保委共计受理医美服务相关投诉503件,同比增长4.1倍 。医美服务质量难以分辨、效果难以界定、法律条款适用模糊导致投诉增多 。
比如,有消费者在一家名为“羋匠公司——芊艺美”门店做纹眉,店员极力推荐一款祛斑项目,消费者还没反应过来,店员就直接敷了麻药,使用类似激光的仪器在其脸上操作,并让其支付4万元 。项目做完后,消费者明显感觉有灼烧感,脸上留下多处伤疤,与门店多次交涉,发现该店不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 。
【消保委观点】建议经营者应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并向消费者提供细化的合同事项、收费清单、承诺效果等;相关部门要加快构建客观公平的医美领域评级体系,鼓励医美机构设置冷静期条款,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后悔权 。
二、文峰等养生美发企业诱导消费
如今,诸如养生、美发、足浴等行业都存在有损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 。包括企业以“产品+服务”套餐的名义向消费者推销,金额达到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以套路营销行为逃避政府部门监管等 。比如,上海文峰美容美发有限公司诱导大额消费拒不退款,售后服务拖延推诿,且价格服务不透明,一度引发社会关注 。
【消保委观点】建议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谨慎对待健康养生类套餐产品的消费 。在消费时要注意核对充值金额和消费记录 。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投诉 。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对养生类产品是否具备相关功效,以及销售中涉嫌的违规行为等加强监管 。
三、消费升级下的“重流量而轻售后”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售后服务内容的变化,售后服务由以往的以大家电品类为主转向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为主,由此也引发了新的问题 。包括:
线上营销的产品特别是新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智能家电,在安装调试、退换货处理以及产品维修等方面易出现新问题 。比如,现有的“三包”条例无法全部涵盖、软件服务滞后、线下服务支撑体系无法配套保障等 。
诸多新类型商品,如隐藏版盲盒、限量版玩偶、网购珠宝等,消费者购买后若发现产品存在瑕疵,就会联系售后,售后一般要求消费者把商品寄回,然而寄回后却被商家认定为“非正品”,于是便陷入真假“罗生门” 。
【消保委观点】面对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商业模式,经营者在实现线上销售增长的同时也有义务投入产品线下建设,不能“重流量而轻售后”;对于在退货过程中容易发生真假之争的产品,希望经营者能够建立完善的售后收货、跟踪、检测系统,实现从收货到检测的全流程跟踪 。
四、名表维修行业鱼龙混杂、侵权行为多发
世界名表使用过程中难免需要维修保养 。不过,维修的过程消费者既看不懂更看不见,即使怀疑有“猫腻”,也无法提供证据 。有消费者反映,其手表发生故障,在网上找到一家自称某品牌的维修中心,遂将手表和维修卡送至该处维修,取表时对方报价3.4万余元,消费者当时正好看到市消保委的提示,查询后发现该店并非品牌官方维修点,就向消保委投诉 。后续消费者的手表经官方授权维修中心检测维修,费用为8000余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