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

李谧在十八岁那年才去拜孔璠为师,两人一谈,孔璠觉得这个学生基础扎实,悟性不差,就把他收下了 。孔璠因门下学生众多,最初也没有对李谧特别关注,只不过把他当成普通的一员 。但李谧的勤奋引起了孔璠的注意,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使孔璠确信李谧是可造之才 。一天,李谧去孔璠家请教问题,师生投缘,一聊就没个完 。等聊得差不多了,一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孔璠说:“你住的地方离这儿远,干脆你就在我家书房囫囵着睡一觉,明天再回去吧,咱师生之间也别太见外 。”李谧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破晓,孔璠起来小解,看见书房还亮着灯,觉得奇怪,到窗外一看,只见李谧还坐在书案前认真看书呢,原来他一宿未睡 。孔璠赞许地自语道:“学习的劲头这么大,我这辈子还第一次看到,这小子今后有出息 。”
知识在于积累,李谧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效慢慢显现出来,几年后在孔门弟子中已经是第一人,孔璠也十分赏识他 。有一次,孔璠遇到一个问题,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找李谧问问,没准他明白 。于是孔璠很郑重地向李谧请教,李谧还真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
那时候极讲究师道尊严,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随便颠倒的,大学者孔璠向学生李谧请教这件事有点石破天惊,立刻在好友之间传开了 。老朋友和孔璠开玩笑:“你向自己的学生请教,就不怕别人笑话?”孔璠坦然一笑,说:“没办法,谁让他知识比我渊博呢 。学习的目的在于求知,谁知识多谁当老师 。”后来当地人编了一首短歌来赞颂这件事:“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就是说:李谧青出于蓝,超过了老师;谁当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明白道理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社会规律,我们应对这种现象感到欣喜 。如果老师超不过学生,后辈比不上前辈,将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健康的社会应该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供必要的支持 。
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孔璠是北朝时期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他有很多学生 。孔璠认为教人读书,学知识、明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都很钦佩他 。而李谧正是孔璠的众多弟子之一 。

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

文章插图
两千年以前,荀子曾在著名的篇章《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教导弟子,说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的道理,希望弟子们能够坚持不断地学习,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这里讲的就是弟子李谧和老师孔璠二人的故事 。
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

文章插图
在孔璠众多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十分特别,名叫李谧 。李谧长得眉清目秀,又非常聪明,是众多学生中的佼佼者,孔璠很对他尤其喜爱 。李谧有着超凡的记忆力,基本上可以做到看过一遍之后就能牢牢记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目不忘 。
【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如果仅仅是过目不忘那么也不稀奇,关键是李谧的理解能力也很强,学习东西时能够举一反三,知一晓十 。理解力,记忆力都超乎常人,他又很勤奋,非常刻苦用功的读书,从早到晚都坐在书房里诵经读书,不知疲倦 。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在学问上又大成绩的,孔璠偏爱他也不就不足为奇了 。
历史上的李谧和孔璠有哪些故事?

文章插图
李谧在孔璠的门下做了三年的学生后,孔璠的学问渐渐全被李谧学会了 。李谧的资质聪颖,他不但功课学得好,还能在学习之外有一些新的发现,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让孔璠也十分惊喜,因为他本身也喜爱研究学问,新观点也会引发他的思考 。于是,李谧常常会拿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老师讨论,讨论到难点,有些地方,连孔璠也答不出来,可见李谧的才学已经超过了老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