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现实中已然成为惩治别人、一报还一报的常用成语 。
大家知道,在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成语就是其一 。每个成语都是特定文化体系中提纲挈领之论说,富有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涵义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成语已然背离其原初的宗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其中之一 。
现在有的将之解说为:用别人的办法惩治别人 。实则这一成语的用意,已失去本来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有必要透过其表面涵义,而挖掘其内在精髓,以回归其原汁原味的意旨,参悟其人生观上的深刻涵义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本自朱熹的《中庸集注》,原文为“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实则,这一成语因解说“以人治人”的观念而来,原来意旨是:因其人之道而治人,“改而止” 。
成语中的“其人之道”,实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 。人生之道,对于每个人来说,初无分别 。
人之所以为人者,就是人人皆自己禀赋有理义之性;
人之所以成其为人者,就在于每个人皆具备能知能行之才,亦即是皆备性、才、情的潜质和潜能 。
有所不同的是:既有先得与后得之分,圣人不过是“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孟子·告子上》);又有操存舍亡之别,君子不过是“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孟子·离娄下》)而已 。
践行人之道,成其为人,非是人所不能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肯为 。
治人、正人者,就在藉由启发自觉,复归本心,以使人回归其做人的主体意识,担起自我做个大写之人的责任 。
成语中的“其人之身”,乃在明晓各在当人之身 。身以载道,人生之道就在于修身 。身修,则道有诸己,而可以成为人 。
率性由道,道不远人,就是诚身 。诚身,要求明善 。明善,是格物致知的工夫;诚身,乃是诚意正心的工夫 。心正而宰身,则身正 。身正,就是人身得以修治 。
既然人生之正路,必须得由自己去走,而别人无法顶替,则一切治人、正人的作为,不过是启发教化人去自己省觉,自己去改正过失而已 。
人生不免犯错误,也不免有过失 。知错能改,不贰过,找回失去的人性,就能重新做人 。
成语所言的“还治之道”,意在要求因其人性以治之 。“还治”者,实则是责诸人以反身自治 。虽藉由人之教化唤醒自己的人性,或藉由外在惩戒以警醒自己,然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自己:靠自己拯救自身,修为自身以改过自新 。
从人生无不自为的角度上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又实是让人自省自觉,自改自正,由其本人去完成使自己换个活法的人生抉择,由其自身去完成从不善向善的改变或转换 。
从施治、使正者的一方来说,正人乃是因其人性而正之,非是外加一个人性、人道以治之 。正人、治人之身,非是宰制于人的“以善服人”(《孟子·离娄下》),使人臣服于我,而在于“以善养人” 。“以善养人”,方能使人心服,自觉配合教化以改正自身的过失 。
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文化自觉上,若是认为它的涵义是以别人的办法惩治别人,就必然会失去其挽救人性的内涵,丧失其文化内涵的人道精髓 。
在早期儒家思想文化的语境中,正人的宗旨乃在于藉由真诚教化或谆谆教诲来觉悟人,挽救人,重塑人,而主旨非在于宰制人,惩治人,抛弃人 。
【什么以什么之成语接龙 什么以什么之成语大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而绵延不绝,已充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迎接各种挑战的开拓能力 。这一文化内涵,既本自“学·思·观”的探求真理而来,又呈现着“学·思·观”的理性自觉和开放思维 。让我们齐心协力地一道投入“文化自信”的时代洪流之中,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冷静的思考,清醒的应对,果敢的斗争,无愧的付出 。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微信公众号“我的学思观”愿为此尽微薄之力,不懈探究努力 。
- 单卡双模是双卡双待吗苹果 双卡是什么意思
- 女生标准体重对照表是什么?
- 不要等到体会了人情冷暖,才后悔没有早点明白人情世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具体点?
- 手机淘宝里的爱逛街在哪里 淘宝爱逛街是什么
- 农村做什么或养什么可以赚钱 在农村养什么赚钱
- 娘惹是什么意思 电视剧中的娘惹是什么意思
- 盱眙县属于什么市 盱眙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的
- 汪东城和炎亚纶事件发生了什么 汪东城和炎亚纶互撕
- 什么牌子的车载净化器比较好
- 乳胶床垫什么牌子的质量好些 乳胶床垫应该怎么选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