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鉴赏技巧分享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二 )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 用来加强语气 , 强调内容 ,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运用排比可以使结构紧凑 , 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 ,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东市买骏马 , 西市买鞍鞯 , 南市买辔头 , 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 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运用反复可以突出内容 , 强化感情 , 增强感染力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 。运用借代可以使诗歌生动活泼 , 使语言形象鲜明 , 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设问:就是明知故问 , 自问自答 。运用设问提出问题 ,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 加深理解 。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 , 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 , 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运用双关可以使表达含蓄 , 语义丰富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 。运用顶真可以使环环紧扣 , 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 , 准确、谨严、周密 。抒情写意 , 格调清新 。壮物叙事 , 条理清晰 。如:醉不成欢惨将别 , 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通感:也叫移觉 , 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 。运用排比可以使感觉互换 , 生动形象 , 启人联想 , 耐人寻味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 , 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战士军前半死生 ,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答题模式:
1.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 。
2.结合诗歌解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
3.答出效果 。
二、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 , 互相比较 。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 , 以实衬虚、以虚衬实 ,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