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植树问题优秀评课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二)教学对象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从而应用于生活 。所以,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紧扣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有目的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
(三)解决策略
教师以新闻导入,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究、形成概念、积极参与 。在设计植树方案环节,教师利用微信这一网络平台,不仅实现了投屏功能还将课堂生成保留下来,便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深入思考 。在发现规律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学习,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以上两个环节和讲练环节教师都引导学生亲自使用电子白板操作,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植树方式的特点,体会植树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微信网络平台的使用有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化解了难点,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有关雾霾的视频)
师:我国许多城市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你们知道治理雾霾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略
师:植树造林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出示植树造林的图片)
师:当我们看到这一排排小树的时候,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其实里面蕴含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就一起探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恶劣的环境导入课题,既提高了激趣导入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
师:为了美化学校环境,学校要对校内的一条小路进行绿化,我们一起去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植树任务吧 。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