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韩翃,因一首诗而名扬千古,飞黄腾达,他的《寒食》到底有什么魅力?( 五 )


南阳韩翃,因一首诗而名扬千古,飞黄腾达,他的《寒食》到底有什么魅力?

文章插图
我们评判历史人物,有一条重要的原则便是“不苛求古人”,比如颂圣诗,王维等大诗人几乎个个写过;唱和吟咏题材的作品,也属常见,但这样的高频唱和,是否太“油腻”了一些?比如这首《寄裴郓州》:
乌纱灵寿对秋风,怅望浮云济水东 。
官树阴阴铃阁暮,州人转忆白头翁 。
基本上是韩氏擅长的白描体,喜欢意向相对、转折之间严密勾连和第三句转折的结构方式 。从水平上来说,此诗也属于佳作 。可是当作诗的初衷,掺杂了严重的目的性,诗的格局便会深受影响;当诗人的绝大部分甚至所有诗作,都是以这种“情感投资”或“文利交换”为出发点,那么此人纵有揽月之才,也不会达到一流境界 。无他,诗是空灵的艺术,世俗是诗的死敌 。
南阳韩翃,因一首诗而名扬千古,飞黄腾达,他的《寒食》到底有什么魅力?

文章插图
结语诗人往往有跳脱飞扬的思维,这可能也是他们中很多人“不走寻常路”的原因 。李白一生求之不得的“终南捷径”,白居易超水平发挥的诗作得顾况好评,民间传说中王维的“郁轮袍”事件,当然还有韩翃的神奇遭遇 。都是他们的追逐挣扎求索渴望,以及这个冰冷世界对其作出的或寒或热的回应 。
或许韩翃在任上,循规蹈矩、本分小心,从他的诗的题材和手法上即可看出,此人务实执著、不事虚华,有才子之名,无风流之实 。与那些飞扬不羁的诗人相比,他就是一个异类,但把观察的目光扩大到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那些诗人才是异类,而韩翃只是一个更有才华的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他因为那首著名的诗改变了命运,不可避免地被划入诗人阵营 。这不知是幸事还是不幸,但有一点总会让我们感慨,翻开唐诗,阅读满目琳琅的佳作,遥想风流潇洒的诗人,这首诗和他的作者,就像汉宫蜡烛燃烧时飘散的一缕轻烟,在烛光的映衬下,悠然而孤独地飘荡在历史的天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