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屑窸窣是什么意思 倥偬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如果一直走在雾中 , 看不见周围的地标 , 人会完全失去空间感 。 时间感也会混乱 , 没有钟表或手机 , 你怎么知道走了多久?诗人是看月亮 , 要是没有月亮 , 恐怕只能靠感觉了 。 秘密就在于此 , 雾迫使你重新思考:空间和时间真的存在吗?

文章插图
清 邹喆《乡郊秋雾图》
二、一首咏雾诗
/ /
《咏物诗》
(南朝)萧绎
三晨生远雾 , 五里暗城闉 。
从风疑细雨 , 映日似游尘 。
乍若飞烟散 , 时如佳气新 。
不妨鸣树鸟 , 时蔽摘花人 。
/ /
梁元帝萧绎写过很多咏物诗、咏物赋 , 这些诗赋不言志不载道 , 纯粹为了歌颂物本身、为了语言的美 , 为了文学而文学 , 也就是今之所谓纯文学 。 正统文学史观认为 , 南朝咏物诗赋大量铺陈藻饰 , 内容空洞 , 没有多少思想价值 。 然而 , 诗有没有思想 , 要不要言志 , 该如何载道 , 在评判之前 , 是不是首先得弄清楚什么叫思想 , 什么是志?载什么道?概念的界定 , 是一切讨论的前提 , 否则自说自话 , 毫无意义 。 咏物诗究竟是玩物丧志 , 还是格物致知 , 取决于作者如何看待物 。
物是什么?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告诉我们 , 人作为认识的主体 , 是主观的 , 物作为对象 , 是客观的 。 但是 , 划分主观和客观的依据又是什么?如果是感知和思维 , 又如何确定物不具有感知和思维?而如果感知和思维就是主观 , 那么人工智能也是主观吗?主观意味着主宰吗?客观意味着真实吗?一只想象中的苹果 , 与一只放在桌上的苹果 , 当我吃掉了后者而前者仍然存在 , 请问哪只苹果更真实?
不论对于物 , 抑或对于自身 , 我们的普遍认知只是沧海一粟 。 大量的未知 , 有待我们去提问 , 去探索 , 去发现 。
来看这首咏雾诗 。 什么是雾?一般的科学会解释说 ,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 。 当我们说自然现象的时候 , 似乎意味着自然而然 , 没什么好问的 。 古罗马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说过:“时间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人问我 , 我是知道的 。 不过如果有人问我 , 这时我就不知道了 。 ”自然现象也是如此 。
《金刚经》曰:“如来说微尘 , 即非微尘 , 是名微尘 。 ”其实 , 我们对物的定义和命名 , 都只是方便法 , 并非物的本质 。 在生活中 , 我们不需要去定义 , 只需要去感受万物 。 萧绎的诗 , 咏的就是他对雾的感受 。
“三晨生远雾 , 五里暗城闉” , 按照字面意思 , 即大雾连降了三个早晨 , 五里外的城门笼罩在雾中 。 萧绎在此暗用了两个典故 , 三和五都是虚数 。 “三晨”典出《帝王世纪》 , 黄帝时大雾三日 。 “五里”出自《后汉书》 , 张凯好道术 , 能作五里雾 , 民间至今时有妖雾传说 。
中间四句各用比喻 , 描摹雾的千姿百态 。 “从风疑细雨 , 映日似游尘” , 这两句把雾的形态、润湿感以及雾在风日中的情状 , 摹写得细腻清新 。 “乍若飞烟散 , 时如佳气新” , 乍然如飞烟飘忽而散 , 时或又如春气勃然而兴 。 在诗人的感觉里 , 雾是有情有意的生命体 。
“不妨鸣树鸟 , 时蔽摘花人” , 末二句写雾的浓淡 。 “不妨”甚好 , 鸟鸣树上 , 雾再怎么浓 , 声音也觉察不到有雾 , 且因为不可见 , 事物获得了格外的听力 。 时浓时淡的雾 , 使摘花人或隐或现 , 此情此景 , 如梦似幻 。
这首《咏雾诗》 , 没什么思想 , 但雾在诗中 , 不止于一个物象 , 而是经过了诗人的情感体察 , 以及想象力的创造 , 呈现出生命的特质 , 宛如神秘美丽的精灵 。
- 天蝎男拉黑你是什么意思 天蝎男拉黑你代表什么意思
- 面瘫是由啥原因引起的 面瘫原因是什么
- 睡觉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出汗多是怎么回事儿
- 千万不要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什么 原因是什么
- 淘宝降价补差价怎么补?操作方法是什么?
- 九九归一是什么生肖?最佳答案 九九归一是什么生肖?什么意思?
- 你在大学期间经历过最恶心的事是什么?
- 骨质增生的症状有哪些 骨质增生的症状是什么
- 氟斑牙是什么样子 氟斑牙是怎么回事
- 卖关子百科 卖关子的关子是什么意思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