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叶木樨榄的栽培 云南尖叶木樨榄分布


尖叶木樨榄是云南的特色树种,是制作盆景的上佳素材 。
它是属木樨科木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高3-10米 。小枝褐色或灰色,近四棱形,无毛,密被细小鳞片(云南俗名鬼柳) 。单叶对生,叶柄长3~5毫米,叶片草质,狭披针形至长圆形、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叶缘稍反卷(图1) 。圆锥花序,花白色,双性,花冠长2.5~3.5厘米 。果实椭圆形或近球形,长7~9毫米,径4~6毫米,成熟时呈暗褐色 。花期4~8月,果期8~11月,原产云南、四川、广西海拔600-2800米林中 。
尖叶木樨榄枝密叶浓,叶面光亮,树形美观,具有速生、长寿、耐修剪、萌牙力强、适应性强、抗热性高和耐寒性好的特点 。是云南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盆景树种之一 。

尖叶木樨榄的栽培 云南尖叶木樨榄分布

文章插图
一、速生性 尖叶木樨榄可用种子和枝干扦插繁育,取带2~3个节的枝条,长5~10厘米,于3~10月扦插,给予全光照,短时喷雾,成活率可达90%以上 。1~2毫米的小苗经5年地栽,干径可达5~8厘米,十分适合盆景的批量生产,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二、萌芽力强 尖叶木樨榄有超强的萌芽力,在云南大部分地区,每年1月、10月均可采植和移栽,可以做到全裸根种植 。老干繁育也有较高的成活率 。其枝干和根基部都会有簇生芽,此时为保证树体的成活率,最好不疏芽,待新芽生长到30天左右形成开枝芽时,再根据造型和桩坏的需求选留 。

尖叶木樨榄的栽培 云南尖叶木樨榄分布

文章插图
三、适应性强 尖叶木樨榄原生地多为喀斯特地貌,热带和湿带河谷地区偏多,但海拨2800左右的山区亦有分布,如云南蒙自地区梨托山海拔2300左右,亦有分布 。整个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乌江,金沙江等河谷地区都有分部 。
经过人工种植和园林绿化应用,现已经扩繁到两广地区,并能良好地生长繁育 。2016年初,在云南大部地区处于-6~-10°C低温的条件下,也没有大面积死亡 。而在广西、广东地区的亚热带和海洋气候它也能完全适应和生长 。
四、裁培及造型要点 尖叶木樨榄有许多常绿树种无法比拟的树性,如木质坚如铁,在自然界中经历火烧、坠石砸压、砍伐而形成天然舍利枝干,可百年不腐,形成树木枯荣相济的老辣树态 。利用这一树性,栽培过程中可根据树木造型的需求,对树桩下部进行深度的剪截 。

尖叶木樨榄的栽培 云南尖叶木樨榄分布

文章插图
截剪生桩枝干时,要细心观察树木本身的生长点,只要一截到位,一般都能发芽到位 。截口用石蜡封口最佳,也可用植物愈合剂封口,为以后上盆观赏打下基础 。
生桩用1份红壤土与1份腐叶土混合的培养土种植最佳 。种植时宜浅种高覆土,当开枝芽长到60~80厘米长时,将高覆土分1~2次拆完,以防产生高浮根 。高浮根除造型所需外,应一律剪除 。
我在尖叶木樨榄造型中,除借鉴岭南盆景截干蓄枝的技法外,又自己总结出了第一级托用金属丝定向蓄养,二三级枝的脱叶留下生长点再造型的方法,使得二三级枝的培育时间更短、出枝角度更佳、树桩成型更早 。在开枝芽长度在30~50厘米时对小枝进行人工牵引,定出方向,同时也可用金属线蟠扎定型,生长旺盛期约经40~50天,即可解除金属丝,以免陷丝 。解除金属丝后,应及时用竹棍托住生长点,使其挺直向上,这样枝的生长速度会增快且生长平衡,更不会产生失枝现象 。
生长期枝条生长一年可达2~3厘米的直径,对需要大直径的枝干,可连续2~3年让其生长到70%时再截干蓄枝,周而复始,连续蓄养出三级、四级枝后再细剪、控肥、控水,加速枝干的老化,取得满意的效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