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见到奥运会”、“我想看武汉过江隧道”、“我想看祖国的60大庆”,这是一位肺癌患者与癌症抗争时,设立的人生目标 。正是这种常人垂手可及的愿望,却变成他与癌症持久战的信念源泉,帮他一步一个脚印,战胜癌魔 。湖北省肿瘤医院欣然心理工作室主任周晓艺和她的团队的心理关爱让许多癌症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 。
写给癌症患者的心理处方
一步一个脚印:战胜癌魔的“目标管理”
66岁的王先生,慈祥、开朗、健谈 。2006年12月他被确诊患了“小细胞肺癌”,从那以后王先生就化疗—放疗—再化疗—再放疗,一直与癌症打着持久战,几年间频繁住院十余次,但他始终坚强、乐观 。
2008年5月出现了第二处骨转移,在与医生交谈时,他说:“我别无他求,我只想治疗后,我能看到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 。08年12月王老又出现了第三处骨转移,王老对医生说:“作为武汉人,我想亲眼见到长江隧道通车!” 。2009年3月,王先生又出现了肝转移,他笑着对医生说:“医生,您一定要帮我,我还有目标没有实现呢,我要看到我们祖国的60大庆!” 。2009年12月,王老病情又出现了反复,王老说,我的儿女很孝顺,我要陪伴他们过春节 。对生命的渴望,面对疾病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书写着生命的奇迹!
心理处方
周晓艺:大多数人面对困难时,会出现畏缩、退却的正常反应,试着将大困难化解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在不断实现小目标的基础上,可不断为自己积累信心,实现最终的目标 。
我为大家而活着:向积极的角色转换
王松(化名),22岁,南方某大学就读,篮球打得好,还担任学生会干部,阳光自信,不料大学二年级时发现患上鼻咽癌,休学回老家来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 。疾病让这个阳光小伙变得沉默,整夜整夜地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甚至感觉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
周晓艺亲自倾听他的心声:“家人平时节衣缩食供我读书、上大学,如今还未能报答就又让年迈的双亲背上外债 。放弃我喜爱的运动也让我难受……” 。
周晓艺首先给他讲了个故事:一位酷爱运动的年轻大学教师突患骨肉瘤,不得已截除患者下肢,这让他体会到比失去生命更大的痛苦,后来他向疾病作出妥协放弃了运动,但是把精力转向了写书和演讲,鼓励更多的人战胜癌魔,他说:“生病前的我只是为自己活着,现在的我是为大家活着,我一定要为癌症病人树立一个榜样!” 。
小王又重新回到了乐观的轨道,经过积极的治疗,治愈出院回到学校 。还成为当地癌症康复会志愿者,帮助了很多癌症病友及贫困学生 。
心理处方
周晓艺: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变换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内涵,每个角色都可以消极面对,也能积极担当 。现在你生病了,首先要接受病人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确会给我们带来惶恐,以及对家人的歉疚,感觉到失去对未来的控制力,但这个角色也要求我们重新安排自己的所有生活,这样才能从思想上战胜病魔、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
心理格式化:学会清除有毒的心理垃圾
张宁(化名),今年48岁,一名乳腺癌晚期患者 。6年前,曾经是自己生活全部的家庭因第三者介入变得支离破碎 。张女士白天在外强装坚强,每晚以泪洗面,始终陷入有毒的心理垃圾中无法自拔,1年前被诊断为晚期乳腺癌,一直在做治疗,但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全身广泛扩散,疼痛以让她卧床不起,而且情绪非常焦虑,有时甚至失控,在病房里大哭大闹 。
张女士的儿子专门请假来陪伴母亲,但张女士跟儿子说得最多的就是“我的病就是你父亲给害的”,渐渐儿子也开始对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看着被怨恨包围的张女士,周晓艺主任问她:“如果将来你不在了,你儿子在这世上就他父亲一个亲人,你希望他们成为仇人吗?”,张女士沉默了 。周主任抓住机会接着说:“你何不珍惜和儿子相处的宝贵时间,回忆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在欢笑中分散自己对病痛的注意力?同时,您坚强勇敢面对疾病,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会为儿子做出榜样,这才是母亲留下的最大的财富 。”
- 面临化疗,乙肝阳性肿瘤患者何去何从
- 癌症真能预防吗
- 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
- 肿瘤患者药物过敏怎么办
-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 警惕7大疾病最易变成癌症
- 放屁太臭易诱发哪种癌症
- 糖尿病患者可以晒太阳吗
- 生物节律紊乱与癌症,关联or因果
- 月经次数多与癌症是否有关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