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鸡兔同笼类应用题应该如何解?有哪些解题技巧分享?( 三 )


方法二、假设法
具体做法,因为总共有35头而每一只动物只有一个头,所以可以假设35只全部是鸡,那么应该有35×2=70只脚,而实际有94只脚,差下94-70=24只脚,而通常情况下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两只脚,显然多的24只脚都是兔子的,所以有12只兔子,35-12=23只鸡 。
公式:如果假设全是鸡:(总脚数-总头数×一只鸡脚的数量)÷(一只兔子脚的数量-一只鸡的脚的数量)
当然也可以假设全是兔子:应该有脚4×35=140(只)兔子脚比总数多:140-94=46(只)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只)鸡的只数:46÷2=23(只)兔子的只数:35-23=12(只)
公式:如果假设全是兔子:(总头数×一只兔子脚的数量-总脚数)÷(一只兔子脚的数量-一只鸡的脚的数量)
方法三、抬腿法
抬腿法一:
如果让鸡抬一只脚和兔子抬两只脚,这时腿的数量就减半,变成94÷2=47(只)脚,现在每鸡一只脚着地,每只兔子两只脚着地,鸡的数量就是腿的数量,兔子的腿就比兔子的数量多1 。那么现在腿的总数量与头的数量之差47-35=12,就是兔子的数量 。然后算出鸡的数量 。
列式:如果鸡抬一只脚,兔子抬两只脚:兔子数量94÷2-35=12(只);鸡的数量:35-12=23(只)
总结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 。
抬腿法二:(类似砍腿法)
先让兔子和鸡同时抬两只脚,脚的总数减少35×2=70(只)脚,剩下的脚就全是兔子的了,还剩下94-70=24(只)脚,现在每一只兔子就还两只脚,那么24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只兔子,用24÷2=12(只),鸡:35-12=23(只) 。
列式:如果鸡和兔子同时抬起两只脚:兔子的数量:
(94-35×2)÷2=12(只);
鸡的数量:35-12=23(只) 。
抬腿法三
假设鸡和兔子都听指挥,那么让所有动物5抬起一只脚,笼中站立的脚:94-35=59(只)然后再抬起一只脚,这时候鸡两只脚都抬起来就摔倒了,只剩下用两只脚站立的兔子,
站立脚:59-35=24(只)
兔:24÷2=12(只)
鸡:35-12=23(只)
方法四、砍足法
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方法五、一元一次方程法:
(1)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解得x=12鸡:35-12=23(只)答:兔子有12只,小鸡有23只 。
(2)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 。2x+4(35-x)=94解得x=23兔:35-23=12(只)所以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答:兔子有12只,小鸡有23只 。
方法六、二元一次方程组法:
解:设鸡有x只,兔有y只 。
则x+y=35,2x+4y=94
(x+y=35)×2=2x+2y=70
(2x+2y=70)-(2x+4y=94)=(2y=24)
y=12
把y=12代入(x+y=35)
x+12=35
x=35-12
x=23 。
答: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 。
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在最开始的阶段千万不要告诉孩子怎么去做,而是让孩子去探索答案,只要能解出来就是孩子的最好的答案 。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
深圳精英数学团队为你解答分享:
大家好,我们是深圳中小学数学培优教育领域个性化辅导领航者
我们深圳精英数学团队认为,
方法一:人见人爱的方法“列表法”
列举法就是将各种情况一一地罗列出来,再针对要求,筛选符合题意的答案 。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鸡为9只,兔子为5只 。我们在列表的时候不要按顺序列,否则做题的速度会很慢,比如说列完鸡为0只,兔子为14只,发现腿的数量56条,和实际38条相差较大,那么下一个你可以跳过鸡的数量为2只这种情况,直接列鸡的数量为3只,这样做速度会快一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