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执帚南山下,南山下留给的是思念还是痛苦?作者自问自答,半扫愁思半扫尘 。心中的愁与思伴随尘埃却永远无法扫完 。两个半一起一伏,人生的旅途红尘滚滚 。但愁思无法与尘埃相画等号 。一路走来愁与思在心中永远留下影子,它与尘土一样消失是暂时的 。明天依然重来 。所以只能半扫愁思半扫尘 。

文章插图
谢悟空邀!
“半……半……”句式在诗词中极为常见,比如杜公“半入江风半入云”,比如白乐天“半江瑟瑟半江红”、温飞卿“半含春雨半垂丝”,李义山“半作障泥半作帆”、唐伯虎“半作痴呆半作聋”,《红楼梦》黛玉妹妹的《葬花吟》就有“半为怜春半恼春”,近代苏曼殊不也有一句“半是脂痕半泪痕”么?
这个“半”分为两种打开方式,一是一半,另一半 。比如“半是青天半白云”,也就是说不论是第一个半所形容的事物,还是第二个半所有描写的事实,都是事实,都是写实,都是真实 。
难就难在写虚的时候怎么解释 。
可以解释为“有的……,有的……”,“有时……,有时……”,“一些……,另一些……”,“一会儿……,一会儿……”
比如元稹《离思》“半缘修道半缘君”还好理解,可是白乐天《自咏》中的“半醉行歌半坐禅”就不能按一半是A另一半是B来解释,只能是有时A有时B,一会儿A一会儿B 。
白乐天《岁暮道情》有一句“半旧青衫半白头”连上面的解释都说不通,这一句却是组合,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事实并例排放在一起,毫无关联,产生一种距离之美 。
题主所举的“谁人执帚南山下,半扫愁思半扫尘”这两个“半”字,不是一半及另一半之意,是“同时”之意,是“既……又……”之意,是“也”的意思,即打扫尘土的同时,也扫尽了愁思 。
这一句应当有相同的例旬,比如王建《寄旧山僧》“半学修心半读书”也是此意 。
至于妙处,就是重复用字后产生的音律错落之美,当然同时也包括两个“半”字面解释的层层叠叠 。这一方面李义山是天下第一高手!
他的许多代表作都是各种重复用字,花样繁多,让人目炫神驰 。
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破除不洁不吉之气及迎纳吉祥纳新之意,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两″半"结为一,″帚"可扫尽人之″愁思"亦可扫尽世上之″尘" 。
总而言之,大意为:″谁能用一帚扫尽人间之烦脑与不平"?
妙在其中寓意为:″扫尽天下烦脑与不平是不可能的",如″谁"能″各扫除一半"既可足矣 。
“谁人执帚南山下,半扫愁绪半扫尘”
两个“半字”妙在何处?妙在一举两得,在扫干净了灰尘的过程中,也把愁绪一扫而空 。谢邀
古诗中有不少“半”字用得十分巧妙 。这些“半”字往往非实指数量,而是借其没有确定范围的特点,营造含蓄优美的艺术氛围 。“谁人执帚南山下,半扫愁思半扫尘”亦是如此,笤帚既扫现实中灰尘,又可扫去心中的忧愁,虚实相应,两个“半”字显得意境含蓄优美,用的巧妙 。
【“谁人执帚南山下,半扫愁思半扫尘”两个“半”字妙处何在?】古诗中还有很多用“半”字来入诗的,读来更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有的“半”字诗写出了一定的哲理,读来让人受益无穷 。如清代李密庵有一首著名的《半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开展 。
- 农村流行起“娶妻”新俗语,句句大实话也很接地气,你知道多少?
- 中国十大悍匪排行 “呼兰大侠”至今未破案!
- 你一直瘦不下来的6大“魔鬼”习惯
- 减肥需谨记“二不四要”才能神奇瘦身
- 想要减肥你就需要拥有“致瘦意识”
- 医师指出 女人过度节食易得“胖人病”
- 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腰臀比”
- 除“橘皮”的快捷方式
- 参观过无数“凌乱”的家,发现这6个家居问题,是中国家庭的通病
- 爱美女性:经常美甲 小心“指甲病”缠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