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北宋王朝时期 , 经济文化达到巅峰 , 人们生活得以安康 , 慢慢不断在“吃”上发展创新 。北宋的国都在今日的开封 , 渐渐形成的“河南菜”也就是“豫菜” , 色、香、味、形、皿五性俱全 , 成为了“宫庭风味” 。换种说法就是随着宋室王朝的兴盛 , 豫菜也在不断的走上坡路 , 随着宋朝时期的几次人口大迁徙 , “豫菜”逐渐流传到全国各个地方 , 依据当地人的气候、地理及饮食习惯 , 赋予了其“新的生命” , 从而产生了其他种类的菜品 。宋室南迁之后 , 也带着豫菜到了江南 , 同时对江南菜系也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 , 【譬如:南翔小笼包 , 其实是受开封灌汤小笼包的影响 。】而之后出现的菜系 , 这些“新生命”的出现 , 多少有以豫菜为基础的!所谓“八大菜系”的形成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 , 那么在这期间之前 , 八大菜系也同样有着“豫菜”的身影 。
――小结――
所以说从某些角度来讲 , 豫菜号称“八大菜系之母” , 也不是不无道理而言的 。
(1)八大菜系中的大部分菜系 , 都产生于近百年来经济发达的地区 。而川菜虽然诞生于内陆省份 , 但仍有成都、重庆这样的发达城市作为支撑 。反观河南 , 清末至民国 , 河南一直饱受战乱困扰 , 至今也并非经济发达的省份 。1949年后 , 曾经豫菜的核心城市开封地位逐步衰落 , 新的省会郑州在很长时间里也并非区域中心城市 , 豫菜的影响力也就逐步衰退了 。
(2)最为根本的还是口味 , 就像是辣椒的流行 , 有着各种内在、外在原因 , 但基础是辣椒本身对人的吸引力 。而豫菜名师总结豫菜特点时说 , 豫菜五味调和 , 质味适中 。“中”是指豫菜不偏甜、不偏咸、不偏辣、不偏酸 , 而于甜咸酸辣之间求其中、求其平、求其淡 。“和”是指融东西南北为一体 , 为一统 , 溶甜咸酸辣为一鼎而求一味 , 而求一和 。然而 , 最近二三十年 , 能吸引人的美食都是有着强烈的地域性或是极致的味道 , 无论是四川的麻辣 , 还是海鲜水产的鲜美 。而豫菜的口味居中 , 反而让自己没有了特色 , 无法给食客留下深刻印象 , 变成了不尴不尬的存在 。
(3)在明清及民国年间 , 河南有多次大的荒灾 , 直接影响了豫菜的发展及传承 。明朝崇祯大旱指发生在1637~1643年间的一场特大旱灾 。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 , 为近五百年所未见 。虽然中国南、北方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 , 但是旱灾的中区区域却在河南 , 而且旱灾长达7年之久 , 由以1640年干旱最为猖獗 。光绪时期:1877年 , 富饶的中州平原 , 已化为千里赤地 。豫西土匪蜂拥而起 。民国:最为著名的1942年大饥荒、大旱灾 。旱灾之后蝗灾 , 庄稼全无 , 豫东、以及豫中偏南、驻马店、西平等更加严重 。灾荒年 , 人心惶惶 , 能有口吃的就行了 , 那还有心思发展豫菜 。
至于豫菜以后的道路会怎么走 , 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 我个人觉得 , 也许名声大噪也不一定是地方菜最好的归宿 , 这浓郁的家乡味若能成为当地人的羁绊 , 才更有意义 。大家对豫菜有什么认识和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 武汉八大名吃 最具武汉特色的八种小吃
- 春季运动减肥的四个“禁忌”
- 皇室战争4000杯卡组
- 谨记节食减肥的5个“不” 让你健康瘦
- 网上流传一套“超懒减肥方法”是否科学
- 你觉得所谓“娘炮”是否与社会发展有关?
- 面包5种吃法 轻松享“瘦”美味
- 白领“水果餐”最佳时间表
- 吃出丰胸与纤腰
- 以“油”攻油 3偏方让你半年狂瘦28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