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由分分秒秒构成的世界里,大自然的权威被取代了 。天文发达了,科学技术进步了,我们反而忽视了日出日落与季节的更替 。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
首先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首先,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以农为本,而农业生产需要这些时令知识 。再者,了解七月流火,三星在户这些基础性的,常识性的知识,也很正常,并不能说明人人都是天文通 。就像现在社会的人,虽然懂天文的少,但什么时候月圆,什么时候月缺,北斗在哪里,什么是阳历,什么是农历,这些常识大家还是多少知道的,也可以说得上是普及 。最主要的一点,这个时代,各种解锁好的信息直接呈现,不需要再通过夜观天象来获取信息了,那大家去了解天文知识,也只是看个人兴趣了 。

文章插图
现在如果对天文感兴趣,可以通过更便捷的方式,更专业的设备,学习更多专业的天文知识 。当然,结合着这些老祖宗总结出来的天文常识,那所学必然是接地气的 。

文章插图
【古时“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天文学在古代真的如此普及吗?】各时代知道的可能差不多 。顾老先生只是不满当下吧 。
三代,是古代特别是儒家学者心目中理想的黄金时代,所以批评“现代”的时候,就拿“三代以上”作为标本对比,没跑 。
其实,在知识积累非常缓慢,传播更加困难重重的古代(你可以划定为一两百年之前,甚至某些地方的现在),有很多情况是类似的 。
古代有钟(敲钟报时),有表(圭表,日晷,就是立竿见影,通过影子来读时间),可是没有现代这样的钟表,更没有手机电脑,想知道时间就要靠观察天文现象 。所以大多数人,多少是知道点天文现象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这是古代生存群必须的生活常识 。比如,《红楼梦》里管家们向家主回报事务,都按时辰,看日头也就能判断时间了 。晚上的时候看月亮,月亮每天样子都是不一样的,高度变化也不一样,这也是古人生活里要用到的 。
当然还有看星星 。三星正南,家家过年 。这是老人家们常说的,就是我们说的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在入夜之后,看到他们位于正南方,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 。
但是这些知识的判断,其实都是非常粗略的 。了解更加具体的准确的系统天文知识的人,在古代是非常稀少的 。因为天文学在古代既是报告时间历法的,也是关系王朝兴亡的占星术,历代皇家都试图垄断,不让普通人进行学习 。
比如说北宋有一位非常伟大的天文学家叫苏颂,他主持的非常宏大的一项天文观测计划,绘制了非常准确的天文星表,制定了新的历法,还有制作了水运仪象台,就是用水力驱动,机械运转可以演示天上的星空旋转,准确度非常高 。他还写了天文著作 。可是当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赵构在杭州建立小朝廷,要重新寻找天文人才,找到了苏颂的儿子,可是苏公子根本读不懂他父亲留下的天文书 。可见,天文学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在自家流传的学问 。
比顾炎武略早的徐光启曾经总结过,在中国的数学(传统数学的应用领域,天文学占了很大一部分,或者说古代天文学工作基本上就是数学)传承的历史上,一两百年,或者两三百年,才会出现一位名家 。这造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数学与欧洲相比是有很大差距的 。
- 睡前十大“亲肤行动”
- “多睡觉”才能减肥?
- 通常所说的汽车“三大件”是哪三件?
- 为什么家里总有很多“毛絮”?教你几招,毛絮自动消失,建议收藏
- 消除啤酒肚的“爸爸汤”
- 由“喝”迈入瘦身生活
- 中医指导: 夏天战“痘”秘方
- 脂肪“克星”当属梨
- 要减肥 每天一顿“运动快餐”
- 移动通信基站辐射 通讯基站是否有辐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